基于农民权益保障的农地市场化流转研究——以成都市周边农村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非市场因素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侵害农民权益问题的产生,阻碍了农地流转的进程。而完全的市场化流转又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因此,从保护农民权益角度研究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土地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市场机制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文献研究和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评析了成都市农地流转现状及其市场化程度,揭示了当前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缺失,分析了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可能解决的农民权益问题及可能引起的新矛盾,进而提出了基于农民权益保障的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当前成都市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初级阶段,非市场因素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侵害农民权益问题的产生,农民不能完全享有农地的收益权、流转选择权和知情参与权,从而阻碍了农地流转的进程。 (2)农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益,保障农民的收益权;有利于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从制度上减少非市场因素干预的机会。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和流转机制的不完善,也可能带来竞争不充分、价格信号失真等问题。 (3)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规范的中介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构建基于农民权益保障的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建立农民的利益表达组织等措施,从而在农地市场化流转中有效地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农地流转进程。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给全党上下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开展党的有关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要求。在城乡统筹发展、区域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习俗的教化。自从人类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
教育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同样,教育没有爱也不能称之为教育”。由此可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教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小学生怎样去做人、如何去生活,从而培养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过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的课堂教育价值。如果课堂效率低下,会引起学生厌烦学习、老师厌烦教学的情形,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与学科学习结合起来。数学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品德。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
当前中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是: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课余时间贪玩,父母忙于外出务工无暇监管。因此,我们要激发其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尤其在数学方面的学习上产生兴趣;在
小学语文教学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本文从该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出发,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使课程目标、课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之间建立起一种
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则是对知识的实践,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尽可能地拉近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的“生活化”,教师应该积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