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定世界”里的学者探索——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之一。他的“校园小说”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点。尤其是他的“校园三部曲”——《换位:双校记》、《小世界:学者罗曼史》和《美好的工作》,既是洛奇创作巅峰的代表作品,也是有关洛奇小说研究的热点。 洛奇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双重实践使他的小说有着很强的实验痕迹。国内外的研究者在解读“校园三部曲”时,或直接关注“三部曲”的文本特色和实验技巧,或探讨洛奇的创作实践与批评实践之间的关系,又或者将作品置于当前流行的理论思潮,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文化研究等之下进行解读。 本文则试以“三部曲”中学者纷繁复杂的冒险为切入口,对洛奇的“三部曲”进行主题解读,分析西方学者在二战后的不安定氛围下经历的从最初的迷惘到逐渐适应的自我探索过程。论文在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洛奇的创作和批评成果以及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其“三部曲”的研究情况之后,第二部分综合梳理了学者在学界内和学界外的多样冒险,显示出学者生活的多变性。第三部分继续深入分析学者的这些频繁冒险和新奇经历,突出表现学界内外日渐明显的互相影响。论文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集中分析洛奇笔下的西方学者在充满矛盾和变化的当代社会里进行的艰难但不乏执著的自我探索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被视作“三部曲”的渐进过程。
其他文献
打断是法庭话语中最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本论文在目的原则理论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会话分析和目的分析的方法细致分析真实的中国法庭庭审语料,从语用会话分析的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作家,她于1862年出生于纽约上层社会。她的作品总与纽约息息相关,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华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她所
在基础外语教育中,文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一直都是国内外教学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西方的外语教学中一直保持着文学的传统,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也曾呈现出浓郁的文学特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