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为止,整本书阅读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本文将支架理论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期望在发展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引导下,能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寻得一点启发。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本文的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为止,整本书阅读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本文将支架理论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期望在发展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引导下,能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寻得一点启发。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本章首先梳理支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概念和具体的教学模式,分析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相关概念、分类作进一步明确,并分析整本书阅读与其他相关阅读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本章的重点是探讨开展整本书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新课标中语文教育四大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的契合点、统编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的契合点、支架式教学对解决整本书阅读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的重要作用三大要点来论述支架式教学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优越性和必要性。第四章,本章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持续时间长、阅读信息量大、以学生的课下阅读为主等特点,总结出支架式教学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指导时的应用原则,并且将整本书支架式阅读指导过程中的支架进行分类,再探讨每个教学环节的应用策略,并结合有关案例进行阐释。第五章,本章的重点是提出一些教师在指导整本书支架式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支架资源整合、教师心理、教学设计三方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结语部分总结前文、反思研究的不足。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纳入十八个任务群中,自此,学术论著阅读正式从课外推荐阅读进入课堂教学。2019年9月开始使用的统编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即第五单元。该单元“整本书阅读”要求阅读的著作是《乡土中国》。教科书编写者就《乡土中国》开发了单元导读提示、阅读指导策略、学习任务的设计等版块的教学资源。旨在引导师生展开对《
口语交际能力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标中提到,辩论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BP辩论在全世界广为流行,也被广泛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但是在语文教育中鲜少有过尝试。基于此,笔者将研究内容确定为“通过BP辩论培养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探索在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组织BP辩论以培养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育部2017年新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应重视“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教师开设源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有助于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1]。论文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高一化学实验《氨的实验室制备》课中,明确学习内容,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构建适合高中生的实验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施。以一周的时间开展项目式学习实验课程,通过对实验班课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笔者的归纳总结,抒情诗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登高》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同时作为高中诗歌的经典诗篇之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所以,笔者以韩军、余映潮、许序修三位语文名师的《登高》课例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三位语文名师的课例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析出高中抒情诗歌教学方面上的启示。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释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以及诗歌、抒情诗歌、课
语言文字承担着交际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承担了大部分的语义传递功能,对于语文课程教学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阐述了针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方面也有相关表述,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初中阶段的词语
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而事实上的语文阅读课却总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上,教师在课堂上中很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解读课文,从文章走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思维活动都停留在浅层,很难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结构的成长。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方向,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以往语文教学中被严重忽视的部分,在当下的教
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理念便深入人心。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还没有建构完善。鉴于鲁迅的经典散文作品《朝花夕拾》不仅多篇文章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选文系统,同时还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部“名著阅读”作品。因此,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之下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这部分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正式编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具有跨越性意义,然而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实施“学业质量标准”还比较茫然。加之,“学业质量标准”本身还存在知识领域分类不清、表述笼统、水平层级差异不明显、缺乏实践性与操作性等问题,增加了读者的困惑和实践的难度。因此,要将“学业质量标准”落实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越来越丰富,其中源自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本课题就是在明晰我国现阶段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状况和教学支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情况,吸收优势、补充不足,致力于为一线教育者提供能高效应用教学支架指导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把“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
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教科书研究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其母语教科书编写独具特色。本论文力图通过中日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了解中日母语教科书的异同,从中思考中日母语课程与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借鉴日本教科书的编写优点,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科书使用的新视角。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地研究中日教科书的异同,本研究聚焦于七年级教科书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