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产业,其发展和集聚现象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了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运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Moran’s I指数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利用1999-2008年中国各省的制造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了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在空间统计方法中,本文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Moran’s I统计量对省域制造业集聚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制造业布局具有空间依赖性,存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接着使用的LISA分析表明我国省域制造业分布亦存在着局部空间关联。省域制造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初期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业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资本禀赋、城市化水平、工业基础、对外开放度和财政收入;末期阶段则为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工业基础、配套服务和财政收入。(2)我国省域制造业集聚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较普通模型更为适合,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在进行全域估计时,空间误差模型(SEM)是较好的模型。而在进行局域估计时,会发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是最优的模型,它比OLS、SLM、SEM模型都要优越,能够揭示各影响因素对各省域制造业集聚的不同影响程度。本文在最后简要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布局的相关政策建议,如中.央政府应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和投资政策,加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和投资倾斜政策;对产业的区域布局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应有意识地将部分制造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地方政府应努力发展基础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给予产业集聚适当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