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时报》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英文大报,是新加坡受众最广泛的报纸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海峡时报》以高质量的新闻、有影响的评论和深度的分析引领读者了解新加坡国内、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对“一带一路”倡议尤为关注。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海峡时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了解其话语建构和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了《海峡时报》在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关于“一带一路”的所有报道,共计691篇语料。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海峡时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统计。分别从报道的数量及时间、报道的栏目两个方面展开统计。了解691篇语料各年份的分布规律和主要栏目的报道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更清晰的把握报道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文本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主要从词汇分析和及物性分析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过度词汇化和词汇使用的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通过对文本的及物性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在塑造中国、新加坡两国形象时的差异化策略。
第三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实践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从文本的互文性出发,分析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别对直接引语呈现的报道倾向和间接引语的模糊化策略进行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的立场。
第四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社会实践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从新加坡和中国两国关系层面出发,探讨《海峡时报》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是如何体现对华“对冲”战略,即介于制衡与追随之间,寻求新加坡本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后,进一步探究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新加坡新闻生产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海峡时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了解其话语建构和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了《海峡时报》在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关于“一带一路”的所有报道,共计691篇语料。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海峡时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统计。分别从报道的数量及时间、报道的栏目两个方面展开统计。了解691篇语料各年份的分布规律和主要栏目的报道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更清晰的把握报道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文本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主要从词汇分析和及物性分析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过度词汇化和词汇使用的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通过对文本的及物性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在塑造中国、新加坡两国形象时的差异化策略。
第三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实践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从文本的互文性出发,分析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别对直接引语呈现的报道倾向和间接引语的模糊化策略进行分析,了解《海峡时报》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的立场。
第四部分,从费尔克拉夫的社会实践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从新加坡和中国两国关系层面出发,探讨《海峡时报》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是如何体现对华“对冲”战略,即介于制衡与追随之间,寻求新加坡本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后,进一步探究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新加坡新闻生产背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