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僵菌施用后与蛴螬共存于土壤环境中,复杂的生态关系影响绿僵菌生存、定植、增殖及致病作用。本文研究了绿僵菌与蛴螬田间互作关系及种群续存动态,可为研制高效产品、建立稳定防治技术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绿僵菌对蛴螬致病性初选得到9个菌株,再对金龟子卵和不同龄期幼虫检测,表明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并与菌株剂量显著正相关;确定3个高毒力菌株5-8、Br818和2-2;证明铜绿丽金龟幼虫低龄比高龄敏感,对卵致死率和僵卵率达68.3%和51.5%;大黑鳃金龟无明显虫龄敏感性规律。田间防治蛴螬必备高效菌株,应把握蛴螬发育阶段施菌。2.蛴螬对绿僵菌和植株的行为趋向性证明蛴螬在土壤中为随机无定向移动;试验的蛴螬分别有8386%和5569%移动到花生植株和草坪草附近,表现明显的寄主趋向性;蛴螬选择施菌区和对照区的数量大致相同、分布相似,说明对绿僵菌无趋避性。因此,田间应当将菌剂施用到植物根部附近土壤中,以提高蛴螬接触菌剂几率,增加感染机会。3.绿僵菌田间施用技术1)防治花生蛴螬盆栽试验表明,播种期施用绿僵菌到开花期仍保持对蛴螬的控制作用,可使花生虫果率比对照减少22.4%,好果数增加31.2%,果重增加33.7%;施用辛硫磷虫果率减少58.9%,但好果数和果重也减少30.0%和26.7%,说明辛硫磷能控制蛴螬,但可能对植株有药害;减半剂量菌药混用,不能有效控制蛴螬,而对植株仍有药害。田间施用绿僵菌的花生好果数和果重都提高约40%,虫果率降低10.9%;菌加肥处理,虫果率和好果数比对照无显著差异,果重增加,说明肥对荚果发育有促进作用。2)防治草坪蛴螬笼罩试验,绿僵菌可减少红脚绿丽金龟新生幼虫27.387.3%;对1龄幼虫作用最强,在66.7×108孢子/kg土壤条件下6d致死率超过90%,对2、3龄幼虫LT50需11d和18d。小区试验表明,喷洒和投撒施菌方式适用于草坪。大区防治效果达到78.890.7%。4.绿僵菌田间续存种群动态1)确定优良选择性培养基CA,分离效率72.6%,直接稀释法的分离效率高且数据稳定。2)185周监测表明,绿僵菌施用土壤后种群数量呈现先快下降到相对平衡的过程,经38周衰减后逐渐稳定,23年内可保持初始量1020%,半衰期于26.7周。3)花生播种到收获期间,在不同深度和与植株不同距离位置上,绿僵菌种群表现为3060d内快速下降,随后减缓,90d左右下降到初始量的1020%,之后维持相对平衡或缓慢恢复;种群在3cm深度比15cm深度降幅小,距植株近处恢复较快;根际120d时可恢复到56.7%;30cm深度未施菌土层,没有向下渗透的绿僵菌。4)3个施菌量经150d衰减后种群趋于相近水平;增施有机肥和农药的,种群下降快但恢复较早,44d CFU比单施菌的高1倍;开花期接入蛴螬,80d内对绿僵菌种群无明显影响。5)距植株11.5cm分界,界外施菌的,30d时界内侧绿僵菌数量提高6.57.4倍,反之界内施菌的外侧菌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有向内生长趋势。种群数量下降与平衡机理需进一步研究,以正确指导田间应用。5.绿僵菌颗粒剂研制及种群恢复确定2%海藻酸钠、0.20.3M Ca++为适宜胶粒浓度;填充410%凹凸棒土支撑胶网内部有利于孢子存活和回复生长;添加0.5%玉米粉或糊精使孢子增殖率提高60%;海藻胶与聚乙烯醇联合外膜对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