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比较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后心律失常与其他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419例肺癌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为52例,发生率为12.4%(52/419)。术后前三天是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其中,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40.4%,其次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分别占25%,21%。本研究从术前、术中、术后、肿瘤本身四个方面,25项潜在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有心律失常史、有慢性肺气肿史、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中心包有损伤、术后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术后有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肺部感染)、病理分期晚、术后无镇痛组与他们相应的对照组比较,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有吸烟史、年龄(≥65岁)、有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有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术后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肺部感染)和病理分期晚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术后镇痛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术前有心律失常史、肺气肿史、术中心包有损伤、全肺切的手术方式、术后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术后有并发症(液、气胸,肺部感染)和病理分期晚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术后镇痛是其保护因素。肺癌术后前三天是心律失常的好发时间,应予以重视,加强监测及预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