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以物抵债以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高效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提升执行结案率等优势成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新措施,获得了当事人、执行法院的青睐,在执行中的适用频率也日益提升。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理论指导、完善的抵债程序规定,执行中因以物抵债适用产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间种种纠纷,不仅导致以物抵债难以发挥其在执行程序中应有的积极效用,还引发新的纠纷。故须对执行中以物抵债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物抵债以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高效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提升执行结案率等优势成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新措施,获得了当事人、执行法院的青睐,在执行中的适用频率也日益提升。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理论指导、完善的抵债程序规定,执行中因以物抵债适用产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间种种纠纷,不仅导致以物抵债难以发挥其在执行程序中应有的积极效用,还引发新的纠纷。故须对执行中以物抵债所面临的问题加以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本文正文除引言外包括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执行中以物抵债的适用现状考察。首先对执行中以物抵债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明确现行规定下执行中以物抵债包括强制以物抵债与合意以物抵债。将执行以物抵债涉及的利益主体分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案外人三类,通过对司法实践中三类主体间出现的争议类型进行归纳得出,执行当事人间常因执行以物抵债适用条件、抵债物价值评估以及抵债裁定出具与效力认定而对以物抵债适用产生争议;而案外人则会因自身的物权、普通债权或优先受偿权实现受损而对执行以物抵债提出异议。第二部分:对执行当事人适用以物抵债规则时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执行当事人间适用以物抵债规则包括以物抵债适用时的条件要求、适用过程中的抵债物价值评估及适用后抵债裁定的出具及效力认定,每一环节适用规则的清晰与否都会对以物抵债的适用效果产生影响。首先,以物抵债适用条件细节规定不明晰,如怎样判断“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债权人利益”、合意抵债时当事人达成合意的时间标准等细节问题规定模糊,会导致当事人对是否合法适用以物抵债产生争议。其次,对抵债物价值认定包括抵债物调查和抵债物价值评估两个过程,现状调查制度模糊规定及抵债物评估方法的不确定影响实践中对抵债物价值正确评估,可能毁损执行以物抵债的公允性。最后,对合意抵债能否出具抵债裁定的学理观点及实践做法进行分析并明确以物抵债裁定所具备的物权效力,明确抵债裁定送达抵债物接收人时即发生物权变动。第三部分:探讨案外人对执行中以物抵债的异议及救济途径。执行中以物抵债案外人可以分为不对标的物主张实体权利的被执行人的普通债权人以及对标的物主张实体权利的标的物的所有权人、优先受偿权人。本部分主要对两类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争议的具体情况及可采取的救济途径进行分析。普通债权人只有在获得执行依据且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才可对以物抵债提出异议,可采用的救济途径包括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执行异议以及申请撤销以物抵债裁定或生效执行依据。对标的物享有担保物权的案外人争议条件为担保物权成立于抵债物被查封扣押,出于对法定优先权人的特别保护,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人提出异议时未获得执行依据的法院也应充分考虑、保护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对标的物主张实体权利的案外人的执行异议被驳回后还可选择案外人异议之诉进行权利救济。第四部分:完善民事执行中以物抵债的适用程序。本部分分别对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间的争议以及因案外人引起的争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间的争议通过规范执行中的以物抵债的适用条件、完善抵债物价值评估、现状调查程序、明确合意以物抵债下执行法院也可出具抵债裁定,解决当事人间关于以物抵债的争议。在案外人引起的以物抵债问题的解决上侧重于对案外人救济途径的完善,在程序上完善标的物的权利公示制度并构建执行程序中的公示催告除权制度为案外人获悉、申报权利的合理途径;并提出适当放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资格限制为案外人提供更为完备的实体救济途径。
其他文献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指将曾经受过行政处罚的事实作为入罪要素之一,使得行政不法行为可以影响对行为人的犯罪评价。目前,这一入罪类型在刑法规定中呈现扩张趋势,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受过行政处罚”入罪问题关乎行刑衔接,更关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探讨与这一入罪模式有关的问题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有效指导大有裨益。全文除摘要和引言外共三万余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在刑
近年来,家事审判改革持续推进,虽然强调对家事诉讼的“统合处理”和“集中审理”,但不同类型家事案件合并对传统诉的客观合并理论的突破,以及具体的诉的客观合并形态因规范缺位或误读所面临的困境,都阻碍了对家事诉讼中诉之客观合并的更多关注而总体仍停留在较抽象的原则层面,并相对缺少对家事案件合并审理规则适用、法理协调的更进一步的研究。鉴于法理及实践层面,家事诉讼中诉之客观合并的需求都愈发明显,而规定的零散化所
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社会与个人的重视,微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健康信息频数居高的媒介之一。“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的“那些与生老病死,狭路相逢的生命故事”专栏与“果壳”微信公众号的“果壳病人”专栏篇篇阅读量达到十万+,而且,真情实感评论众多,受到读者的喜爱与关注,但是,这两个专栏文章与其他迎合快餐式阅读的文章有所不同,具有字数偏多、篇幅较长、叙述故事节奏缓慢、趣味性少等特点。那么,为何这两个疾病
公司债券市场目前是重要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其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系统、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支撑。受托管理人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护持有人利益免受侵害,该制度之功能在于管理公司债券,有助于防范公司债券风险,促进公司债券违约处理。但是,在实践中,受托管理人真正可以发挥的效用十分有限。同时,2019年修订《证券法》中关于该制度的规定较为简略,难以满足良好运行之需要。为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稳健发展,有
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二十多年发展的必然延伸。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注册制改革是我国的既定方向和目标。但是,推行注册制改革需要一定的条件,缺乏相应的条件会引发资本市场动荡,危害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的阶段,保荐人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扮演者关键角色,拥有实质审查的职能。如何有效的规范保荐人的权力关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的保荐人民事责任认定
债务人拒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通过获得执行名义后申请执行。若债务人名下只有唯一的不动产可供执行,且又将该不动产出卖并交付给第三人,但尚未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因该不动产仍登记在债务人名下,执行法院据不动产登记所对外展示出的外观即可执行,此时就产生了债权人和买受人权益保护冲突的问题。对此冲突问题,现有规范以优先保护未登记不动产买受人权益为宗旨,规定符合要件的买受人即可排除执行。虽然在这种权益冲突情形下优
本文主要研究《民法典》第1195条与1196条所规定的通知规则。《民法典》第1194条至第1197条对原《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通过完善反通知程序、增加错误通知的赔偿责任等弥补了第36条的不足与缺陷,但仍未完全解决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通知规则通常被定位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免责条款,但此种定位并不意味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收到通知后不采取相关措施,就必然需为此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
2020年12月26日,《长江保护法》正式通过,对长江进行的首部专门性立法,有利于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目前,长江经济带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经济带跨界水质污染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主要原因是对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机制重视不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构建和完善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机制,是探寻解决跨界水污染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明晰长
附合作为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确定附合物的归属及其后果是附合制度的核心问题。《民法典》第322条规定过于笼统与单薄,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需要对其进行解释论的细化。通过规范分析、历史分析以及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附合的法律效力兼具自治性与强制性,附合物的归属配置应体现效益原则,所有权归原物价值更大的一方所有。能否对附合物恢复原状以及确定附合物归属后的救
在司法资源匮乏,刑事案件数量不断突增的时代,刑事司法制度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抉择问题。于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运而生,作为司法实践和诉讼制度发展的产物。认罪协商程序作为协商性司法的形式之一,以被告人认罪换取效率的提高,而整个程序需要一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以推进程序进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人,承担着追诉犯罪、诉讼程序分流、法律监督的职能,决定了由检察机关主导程序的推进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