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岗南地区是吉林油田重要的含油气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岩性圈闭分布预测,对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隐蔽圈闭预测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对于指导隐蔽圈闭的勘探,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和探井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内容是利用各种地震信息结合测井、钻井资料,搞清构造类型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砂组的储层预测,搞清储层特点与油气分布关系,开展综合评价,进行隐蔽圈闭分布预测。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是以地质理论为指导,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利用现有的地震解释、反演技术,研究工区的构造体系,分析构造特征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划分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单元和等时地层格架。采用地震、地质、测井及录井岩性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抓住三维地震空间信息丰富的特点,配合现有的地质、录井及岩性资料,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综合研究,在分析研究宏观沉积相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以构造区带为基本单元,针对目的层段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等8个砂组,利用属性分析、分频扫描、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隐蔽圈闭的有利目标区。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精确落实了本区构造形态及局部构造特征,解释5个反射层,共落实和发现层构造圈闭126个,总面积96.69 km2。
2、落实了本区断裂走向、规模及平面分布规律,进一步落实了红岗、大安逆断层在工区内的发育情况,具有下正上逆,长期活动的特点。通过对本区构造发育史和区域断裂的研究,进一步搞清了本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中、晚期断裂在区域上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本区可以划分出东西两个断裂带。
3、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本区中浅层主要发育水进和高位体系域,在体系域中以高位域的含油性最好,是油气成藏重点层系;在准层序中以青三段三砂组、泉四段二砂组含油性最好;在储层成因相中以泉四段(SQq4)的分支河道,青三段三砂组(SQqn3)的河口坝和席状砂含油性最好。本区主要目的层段的储集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体为主。
4、本区试油成果较好的5口探井均分布在工区的东部,层系以高台子、扶余油层为主,主要为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工区东部构造带易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中部向斜带易形成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岩性油气藏;西部斜坡区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同时兼顾地层和岩性油气藏。
5、在对青三、青一、扶余等8个砂组预测中,利用属性分析、频率扫描技术预测解释26个岩性圈闭,面积268.26km2;反演预测解释16个有利岩性圈闭,面积226.62km2。
6、通过对本区构造、储层、沉积相及油气分布等的综合研究,东部断裂带是油气成藏的最有利区,中部向斜带次之,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较复杂。通过有利目标优选,提供了3个有利钻探目标。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本区油气藏主要类型为以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岩性油藏即砂岩透镜体或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同时还有受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利用属性分析、频率扫描技术预测解释、综合评价优选出16个有利岩性圈闭,面积226.62km2。岩性圈闭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钻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