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基于重庆市大学城校区大学生的调查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心理还不够成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婚恋观在我国迅速传播;2005年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取消了一些关于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引导,而这种引导又必须建立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基础上。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婚恋观取向如何,不仅关系着当代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且也影响着中国家庭的走向。同时,当代大学生的生理状况、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文就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认识、探究,通过现状了解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结合马克思主义婚恋理论,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并提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本文主要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论题,阐述研究的意义,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主要是在借鉴他人关于“婚恋观”概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婚恋”、“婚恋观”的概念做进一步梳理,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界定“大学生婚恋观”的内涵。
  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也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恋爱观、马克思主义婚姻观两个方面,探寻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以重庆市大学城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从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展开调查,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结果。
  第五部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社会环境原因、学校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六部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对策思考。主要是从改善社会环境、优化学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的,以求解决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西方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掀起了新的一轮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作为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以创建快捷、高效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作为西方各国政府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次被正式写在了十七大报告中,并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
生命意识薄弱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研究,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大学生重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全面寻求问题的根源,最后尝试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策略和建议,力求为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贡献绵力
学位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学生对就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市场上并不是没有工作可干,而是他们过高的职业目标超出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培育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并对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作了分析。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就业观相关概念
学位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党中央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本情怀,又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也为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视域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创新,又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两者都以提高人
学位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活亦或人类思想伦理方面的进步都有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力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今天社会生活的“必备品”。科学技术间接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也给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总而言之,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我国中部地区主要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涉及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亿,地理位置深处腹地、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在经济区域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联接和支撑作用。但当前中部与东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地区相比发展逐渐趋缓,对我国经济区域化发展十分不利,推进中部崛起十分必要。中部地区中小家族企
学位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使红军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的胜利,而且对于党中央长期立足陕北、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推动全国大联合、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在分析大量统一战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
农民工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所出现的新型社会阶层,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合法权益和利益理当得到应有的保障。然而,在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转型加速期,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农民工利益表达在体制机制层面存在诸多社会难题。这不但影响了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给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目标的
学位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再加上,社会的变革使得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愈加联系。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极为重要的任务。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手段、方法,与时俱进,从而
学位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迫切的工程,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历经石油农业、机械农业、化学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在21世纪低碳经济风靡全球的时刻,我国农业现代化正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单一以及全球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