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针对慢性腰肌劳损进行临床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对慢性腰肌劳损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确定合格受试对象后,随机将90例受试者分为温针灸组、穴位贴敷组和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组,其中温针灸组(以下称为A组)30例、穴位贴敷组(以下称为B组)30例、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组(以下称为C组)30例。穴位贴敷组采用双柏散;温针灸组选穴肾俞(双)、大肠俞(双)、次骼(双)、委中(双)、阿是穴交替选穴;三组受试者根据治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三组的受试者在第一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抽一次血测量TXB2、6-K-PGF1a,同时评定治疗前后受试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所有患者中,总共87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脱落者3例。三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三组可以进行相互对比。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为24.1%,显效率为34.5%,总有效率为85.9%;B组治愈率为20.0%,显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80.0%;C组治愈率为32.1%,显效率为42.9%,总有效率为92.9%。C组总有效例数和总有效率均多于A组和B组,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2、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间VA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降低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3、三组治疗前后CODI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间C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CODI评分均降低(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降低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4、三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含量比较:治疗前三组血浆TXB2含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TXB2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下降,且(P<0.01),但C组与A组、B组的组间比较,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5、三组治疗前后血浆6-K-PGF1a含量比较:治疗前三组血浆6-K-PGF1a含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6-K-PGF1a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升高,且(P<0.01),但C组与A组、B组的组间比较,上升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论: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温针灸、穴位贴敷、温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为慢性腰肌劳损症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