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植物生长主要的限制因子。浙江省分布着大面积的酸性土壤,且酸化有加重的趋势。本文前一部分是通过对浙江省范围内的土壤pH值数据的调查,收集浙江省内主要酸性土壤地区的地方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共187份。以相对根伸长为指标,对各个品种的耐铝性进行评估和筛选。在赤豆、玉米、荞麦等物种中鉴定获得了具有较强铝耐性的种质资源;并在小麦、赤豆和荞麦中鉴定得到了在一定浓度铝处理下相对根伸长差异超过30%的不同品种,说明在地方性品种中可以筛选得到一些更具抗铝性的抗性品种。这为今后的抗铝生理机制及抗性基因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提供了了丰富的研究材料。铝诱导根系草酸分泌是一个重要的铝外部排斥机制,但对其分泌过程是否与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有关仍有争议。本研究后半部分以铝诱导根系能快速分泌草酸的番茄为材料,从生理和分子两个层次深入探讨了草酸分泌与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铝处理浓度下,铝诱导的草酸分泌与细胞质膜质子H+-ATPase的活性不相关。外加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抑制剂VA不影响草酸的分泌,但外加阴离子通道抑制剂PG明显抑制了草酸的分泌,但不影响H+-ATPase活性;La处理提高了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但并不诱导草酸的分泌,两个耐铝性不同的番茄品种铝胁迫下草酸分泌量不同,但与质膜H+-ATPase活性并无对应关系,上述几个方面的结果充分表明番茄铝诱导的草酸分泌和铝对番茄细胞质膜H+-ATPase酶活性的调节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此外,对于细胞质膜H+-ATPase的三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初步揭示了铝对细胞质膜H+-ATP酶表达水平上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