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一项跟踪研究,本学位论文主要探讨南方汉语儿向语对儿童疑问句韵律变化的影响。关于儿童语言习得,Lenneberg (1967)提出了独立假设(Independence Hypothesis),指出语言的发展受到生理成熟机制的约束,但不受任何语言环境的影响;Boysson-Bardies et al.(1984,1989)提出了早期交互假设(Hypothesis of Early Interaction),认为社会环境、文化、成人语言输入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意在探讨儿向语在语调层面上是否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发生系统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会对儿童自身在疑问句韵律特征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具体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1)母亲与儿童对话时如何调整疑问句中的韵律特征?2)儿童疑问句的韵律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如何与母亲的靠近?受试者是一名3;3-4;6月龄长沙普通话儿童(YCM)与其母亲。该儿童为独生子女,智力,听力和语言能力均正常。在家中,南方汉语是他们主要的日常交流语言。录音和摄像几乎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持续40-60分钟。摄像机型号是SONY HDR-HC1,录音笔型号是SONY ICD-SX35.语料在儿童自然状态下录制。本研究语料取自六个年龄段,分别为:3;3,3;6,3;9,4;0,4;3,4;6。共有41个录音和摄像段,总共提取了120句有效话语,其中YCM的发音中提取了60句,母亲的60句。为了对比YCM与其母亲的发音及儿向语与成人语,相对应的120句话语由作者与其母亲在自然情况下录制。通过Cool EditPro(2.1版本)把语料转换成音频格式,用Praat(5.1.31版本)对语音进行标注。分音和标注由作者独立完成,由本方向研究生核对,内部信度达97.5%,外部信度达93.6%。主要有以下发现:1)儿向语中语句调域的上线值和下线值及调群调域值总高于成人指向语,表明儿向语较成人的更夸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向语的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逐渐向成人靠近。表明母亲与儿童对话时通过不断调整疑问句的语句调域、调群调域及起伏度使儿童更好的理解话语。2)儿童疑问句产出中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值一般都比母亲的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其母亲话语的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差值呈下降趋势。儿童话语中,以语调格局基准的音高起伏也与其母亲的越来越接近。儿童与母亲交流越频繁,各项韵律值在不同程度上都向母语更接近。该研究支持了早期交互假设,不支持独立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