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析这一问题,必须科学地界定公正,正确把握公正的内涵、本质、特征、类型和原则,并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剖析中国社会公正问题凸现的原因和特质,进而探求实现社会公正的对策和途径。 公正是人们间正当的利益“相称”关系(或行为)。公正既有质的规定,也有量的规定。对正当利益的维护是其质的规定;利益的“相称”是其量的规定。合理划分利益是公正的深层本质。公正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范畴、社会历史范畴和客观的范畴,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公正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分配公正、交换公正和矫正公正,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其中,社会公正尤为重要和复杂,本文关于社会转型期公正问题思考的焦点是社会公正。 公正的原则包括贡献原则、平等原则及与之相补充的社会补偿原则。公正的贡献原则是指社会应该按贡献分配权利,即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且与其义务相称。公正的平等原则包括完全平等原则和比例平等原则。完全平等原则是指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比例平等原则是指每个人因其贡献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的大小比例与每个人所做出贡献的大小之比例是平等的。社会补偿原则是对贡献和比例平等原则的补充,是以社会补偿的方式使社会最少受惠者受益,从而避免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造成的不公正。 社会结构转变、生活变迁、制度缺隐及其道德失范、价值重估和道德风险是当前公正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社会转型使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社会既有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而新的规范体系、行为模式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导致相对普遍的社会不公。社会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既有的价值体系产生怀疑和批判,加之社会转型中制度缺隐带来的道德风险,普遍的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由此而生。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呼唤公。工。现代化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多元化的走向,迫切需要和呼唤/k正:市场经济化呼唤公正,政治民主化呼唤公正,社会多元化呼唤公正。不同性质的社会在其公正基础的性质和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区别,同以往社会相比较,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其公正基础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规定。以发展生产力为历史使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制度基础,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是当代中国公正的特质。 制度公正与个体善的统一,制度与精神、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思路,制度整合与道德整合的完美结合是当今中国社会实现公正的有效途径。制度整合是通过社会的制度体系将社会统一协调为一个整体。社会成员对这一制度体系的认同是制度整合的前提。制度本身只有经过社会主体的批判和反思,只有经过了善的洁问,才具有价值的合理性,才具有整合社会的效能。转型期整合社会的制度必须是社会主体在实践中创新的制度,是德福一致、权利义务统一的制度,是具有有效激励功能的制度。制度获得的可靠方式是政府控制。政府作为国家生活的管理者,通过其掌握的公共权力和绝大多数社会资源而实现的对社会全面严密的控制,是制度整合的强力保证。法规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规范;法律制度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制度,/k正的社会首先是法制整合的社会,法治是社会制度整合的最基本方式。 道德整合是通过道德规范、人们的良知、风俗习惯等将社会统一为一个整体。道德整合的前提是公民对社会某种道德信仰体系和规范要求的认同,并能以之为善、自觉践行。道德整合的起点是道德理论 2 3建设,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道德教育的成效决定道德整合的成效,公正。原则的教育是整个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德治作为治国方略,是用道德来管理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使国家能有效地表达和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用先进道德武装自己、教育和约束自己,通过人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疏导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德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是道德整合的核心体现,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