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经典宏观经济和金融理论为框架,应用协整计量分析,本文分析了代表性宏观经济变量与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关联性,试图为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起,我国股市至今有十几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股市有着明显制度转型的特征。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初期,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结构不够健全,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也就成为了必然。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十分有限。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我国股市在发展初期基本是一个无效的市场。然而,随着近年来机构投资人的增加,资本市场化进程地加快,以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加强,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关联也更趋紧密,对宏观变量与股市关联的研究开始显现其实际意义了。
在此现实的前提下,本文以已有研究对中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的实证结果为前提,根据资产定价模型构造了一个实证分析体系。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有效资本市场上,根据基本的现金流折现模型,金融资产的价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根据资产定价模型,得出影响股票指数及其收益的关键性宏观经济变量:利率、通货膨胀率、产出和货币供应量。
应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就宏观经济对股市整体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各代表性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均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进一步,根据GICS行业分类标准进行行业划分,从微观层面就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分析。行业细分使本文的研究有别于前人的成果。GICS是由摩根斯坦利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产业划分标准,属于投资型分类体系。GICS在对各公司进行行业归属时,首要考虑收入,其次考虑利润,更科学的从投资角度分析股票市场的收益情况。同时,GICS分类体系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可以很好的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
行业细分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变量中,虽然GDP对股市整体收益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一些具体行业是存在一定影响的,表现为与这些行业的股票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行业主要包括日常消费品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这两个行业有很多共同的属性。首先,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它们是与我国居民生活最直接相关的行业,表现为产品直接到达最终消费者,而不是作为中间品到达企业需要进行再加工。其次,这两个行业的产品都属于人们非耐用的、频繁消费的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GDP正在从与人们生活最直接相关的行业开始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而除GDP外的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无论是对整体的股市收益情况还是对各行业的股票价格都不产生影响。因此,总体说来,目前中国股市的成熟度依然较低,整体市场与宏观变量的关联性仍不尽如人意,但相信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中国股票市场体系将逐步走向完善,宏观经济因素也将成为影响股市收益和风险的重要因素,从而在宏观与微观、符号与实体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逻辑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