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相对角膜陡峭轴的距离在不同大小角膜散光状态下对术源性散光和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总波前像差的影响,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提升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了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Clear Corneal Incision CCI)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8例(88眼),男36例(36眼),女52例(52眼)进行分组研究。1.根据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大小及透明角膜切口相对角膜陡峭轴的距离(距离以轴向进行加减,以度°为单位,S为简称)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A组20例(术前角膜散光<1D,S≤30°),B组41例(术前角膜散光<1D,45°>S>30°),C组12例(术前角膜散光1~1.5D,S≤30°);D组15例(术前角膜散光1~1.5D,45°>S>30°);2.使用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拍摄术后1天的眼前节照片,并通过图片编辑器(Adobe Photoshop 7)标记CCI的具体轴向(轴向标记遵循TABO法),计算出CCI相对角膜陡峭轴的距离;收集四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研究资料:四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 3 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使用 OPD-ScanⅢ屈光分析仪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散光值、角膜总波前像差(瞳孔直径4mm),使用术源性散光计算器(SIACalculator)计算出所有患者的术后1月、3月的术源性散光(Surgery Induced Astigmatis SIA)值;3.分析四组受检者术前角膜散光以及CCI相对角膜陡峭轴的距离与术后1月、3月角膜散光值、SIA值,术后3月角膜总波前像差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中四组患者眼别、性别、年龄、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及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术前角膜散光<1D,S≤30°)、B组(术前角膜散光<1D,45°>S>30°)、C组(术前角膜散光1~1.5D,S≤30°)、D组(术前角膜散光1~1.5D,45°>S>30°)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CV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手术切口的恢复,角膜屈光状态趋于稳定,视力逐渐提升。(2)本研究中A、B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角膜散光差异及术后1月、3月S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B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术前,术后角膜散光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A、B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SI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IA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SIA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3)本研究中C、D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角膜散光差异及S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SIA>D组SIA,C组术后角膜散光<D组术后角膜散光。C、D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差异及S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比较: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角膜散光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C、D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SIA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SIA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4)本研究中A、C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S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A组。B、D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S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组>B组。组内比较时:A、C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I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IA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B、D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I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IA比较:术后1月>术后3。四组患者术后SIA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5)在本研究中以术后3月角膜总波前像差作为因变量(y),以术前角膜波前像差、术前角膜散光及CCI与角膜陡峭轴的距离作为可能的自变量(x),采用逐步策略,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角膜总波前像差与术前角膜波前像差、术前角膜散光具有正相关性(P<0.05),而与CCI相对角膜陡峭轴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0.05),具体回归方程为:y=0.212+0.086*术前角膜散光+0.326*术前角膜波前像差。在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到|r|=0.468>0.3,DW=1.775,VIF(共线性统计量)<5,即在白内障患者术后3月角膜总波前像差的影响因素中,术前角膜散光和术前角膜波前像差占到了 46.8%,且容忍度及共线性统计量均小于5,接近于1,证实在回归方程建立时各自变量之间无明显共线性,进一步表明该方程具有很好的可信度。(6)在本研究中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透明角膜切口水密好,无渗漏。在术后随访期间,透明角膜切口的水肿程度逐渐减轻,在术后3月时完全趋于稳定,术后遵嘱行抗炎药物点眼治疗,未发现眼压升高、眼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若术前角膜散光一定时,透明角膜切口与角膜陡峭轴的距离越小,SIA越大;若透明角膜切口与角膜陡峭轴的距离一定时,术前角膜散光越大,SIA越大。若术前角膜散光为1~1.5D,为获得更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建议在与陡峭轴的距离30°范围内制做切口;超过30°,其对散光的矫正效果明显下降。若术前角膜散光<1D时,角膜陡峭轴处于常规手术切口轴位时,可以在距陡峭轴45°范围内制做切口,其术后的散光均能控制在1D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