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雌二醇(E2)、睾酮(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23(IL-23)和干扰素-γ(IFN-γ)在男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人群血清中的含量,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与六个检验指标的关系,筛选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转归的关键因素,为慢性乙肝治疗提供指导和实验依据。 方法: 1.观察对象选择: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男性乙肝五项检查病例83例,其中血清学模式为135阳性模式组20例,145阳性模式21例,245阳性模式22例,25阳性模式20例。同时,随机选取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乙肝五项全阴性的男性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2.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乙肝五项、E2及T的含量;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IL-10、IL-12、IL-23及IFN-γ水平。 3.统计分析:所有定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即(-X±S)形式表示,使用统计软件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各指标与乙肝血清学模式作相关性分析,比较各指标与血清学模式表达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 结果: 1.血清E2检测结果:乙肝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与正常对照组人群血清E2结果分别为:135阳性模式组(28.30±5.91)pg/ml,145阳性模式组(27.81±8.97)pg/ml,245阳性模式组(23.36±6.00)pg/ml,25阳性模式组(24.50±6.02)pg/ml,对照组(26.29±6.12)pg/ml。135阳性模式组、145阳性模式组较245阳性模式组、25阳性模式组血清E2水平升高。 2.血清T及E2/T检测结果:血清T水平分别为:135阳性模式组(6.04±2.01)ng/ml,145阳性模式组(6.07±2.16)ng/ml,245阳性模式组(4.80±1.75)ng/ml,25阳性模式组(5.45±0.91)ng/ml,对照组(5.20±1.44)ng/ml。E2与T比值结果:135阳性模式组(5.20±2.12),145阳性模式组(5.01±1.97),245阳性模式组(5.42±2.19),25阳性模式组(4.59±1.28),对照组(5.29±1.54)。135阳性模式组、145阳性模式组较245阳性模式组、25阳性模式组血清T水平升高。 3.血清IL-10检测结果:各组血清IL-10结果分别是:135阳性模式组(40.39±34.12)ng/ml、145阳性模式组(47.17±31.36)ng/ml、245阳性模式组(169.56±64.56)ng/ml、25阳性模式组(149.14±89.96)ng/ml、对照组(103.97±75.77)ng/ml。经方差分析F=22.302,P=0.000。135阳性模式组与245、25阳性模式组、对照组比较均降低;14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25阳性、对照组比较也均降低;245阳性模式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135模式组与145模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45阳性模式组与25阳性模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4.血清IL-12检测结果:各组血清IL-12结果分别是:135阳性模式组(0.41±0.36)ng/ml、145阳性模式组(2.46±4.67)ng/ml、245阳性模式组(19.42±14.10)ng/ml、25阳性模式组(20.66±18.01)ng/ml、对照组(3.00±1.72)ng/ml。经方差分析F=19.618,P=0.000。13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25阳性、对照组比较均降低;14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25阳性比较均降低;245阳性模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升高;135阳性模式组与145阳性模式组比较P=0.410;245阳性模式组与25阳性模式组比较P=1.000。 5.血清IL-23检测结果:各组血清IL-23结果分别是:135阳性模式组(290.56±24.12)ng/ml、145阳性模式组(321.53±73.59)ng/ml、245阳性模式组(1186.88±766.59)ng/ml、25阳性模式组(1102.28±775.18) ng/ml、对照组(449.12±162.15) ng/ml。经方差分析F=16.880,P=0.000。13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模式组、25阳性模式组、对照组比较均降低;14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模式组、25阳性模式组、对照组比较均降低;245阳性模式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25阳性模式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135阳性模式组与145阳性模式组比较P=0.524;245阳性模式组与25阳性模式组比较P=1.000。 6.血清IFN-γ检测结果:各组血清IFN-γ结果分别是:135阳性模式组(27.29±22.87)ng/ml、145阳性模式组(24.79±17.35)ng/ml、245阳性模式组(122.38±79.73)ng/ml、25阳性模式组(125.54±92.46)ng/ml、对照组(124.42±58.79)ng/ml。经方差分析F=15.909,P=0.000。13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25阳性、对照组比较均降低;145阳性模式组与245阳性、25阳性、对照组比较均降低;135阳性模式组与145阳性模式组比较、245阳性模式组与25阳性模式组比较均P=1.000。 7.血清学模式与各个指标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P(血清学模式=1/X2)]=13.994-0.032X2; Logist[P(血清学模式=2/X2,X3)]=10.658-0.022X2-0.078X3; Logist[P(血清学模式=3/X1)]=-19.004+0.742X1; Logist[P(血清学模式=4/X1)]=-12.873+0.755X1; 其中1是135阳性模式,2是145阳性模式,3是245阳性模式,4是25阳性模式;X1=IL-12,X2=IL-23,X3=IFN-γ。根据回归方程,可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模式。 结论: 1.单种抗原、多种抗原阳性慢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存在时,机体可反馈性引起E2水平增高以启动免疫向抗体生成方向转归;T水平升高,有利于乙肝135、145阳性模式存在。 2.血清IL-10、IL-12、IL-23、IFN-γ水平升高,有利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模式由135、145阳性模式向245、25阳性模式转换。 3.血清IL-10、IL-12、IL-23、IFN-γ均为慢性乙肝血清学模式转归的影响因素,其中135阳性模式中IL-23是关键因素,IL-23升高是免疫转归的有利因素;145阳性模式中IL-23、IFN-γ是关键因素,其升高有利于模式转归向好;245阳性模式、25阳性模式中IL-12是关键因素,IL-12是抗体模式存在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