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消渴不寐,即糖尿病失眠——是糖尿病最常见但又最被忽视的伴随症,亦被认为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血糖难控因素之一,睡眠障碍会加重糖代谢紊乱和增加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难以控制,此类患者要想降低血糖,必须纠正失眠。据统计,约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而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则远要高出此数字。而目前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手段不多,而且大多抗失眠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及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晚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所以,发挥中医药优势,探讨以中医辨证治疗消渴不寐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即是通过深入研究上至《内经》、《难经》,下至明、清及民国、现代诸家论著,重点整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主要从六经辨证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消渴不寐的证治,总结出消渴不寐的六经辨治规律,以期能对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之失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对整理六经、六经辨证的近现代理论研究成果,以期明确六经辨证体系的内涵,同时对关于糖尿病失眠的典型症状、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以了解目前关于糖尿病失眠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次,明确“消渴不寐”的定义,通过整理历代医著关于不寐证的病机描述和辨治理论,尤其是虚劳不寐、消渴不寐等,纵向的梳理出消渴不寐辨治的理论源流;再者,以《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与失眠的论述为基础,总结出消渴不寐的基本病机;最后,横向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关于烦寐的相关条文,结合历代医家关于不寐证的论述之契合消渴不寐病机者,归纳总结出六经之消渴不寐的典型临床症状,并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并佐以后世医家发挥,以期作为消渴不寐六经辨治之规律。结论:通过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以及后世医家理论之发挥,我们可以发现,六经辨证体系可以从阴阳、邪正、脏腑、经络等方面很好的涵盖消渴不寐的病机及相应治法,并可以从相关条文中得到印证,而后世医家诸论亦可以很好的融入其中。可以归纳出消渴不寐的六经辨治基本规律:①太阳之消渴不寐治从邪正,扶正祛邪并重;②阳明消渴不寐治以清热、通腑;③少阳消渴不寐治以和解与疏利;④太阴消渴不寐治从脾胃,尤重脾阳;⑤少阴消渴不寐证分寒热,温阳育阴并行;⑥厥阴消渴不寐病机错杂,治宜多样,气滞血瘀亦归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