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据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21亿,占全国人口的16.5%,辽宁省流动人口约630万,占全省人口的14.5%。流动人群在流动时通过性传播途径,将HIV扩散至一般人群,即HIV从流动的高危人群向一般流动人群和一般人群传播,已成为HIV/AIDS传播的桥梁人群。在我国,流动人口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艾滋病在该群体内高度流行的可能性和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潜在危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流动人口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我国HIV感染者人数持续增长,国内部分地区新发现的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HIV阳性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大连和鞍山市5年流动人群哨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辽宁省流动人群艾滋病疫情状况和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该人群的防治艾滋病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来源 数据信息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收集2009-2013年连续5年国家级流动人群哨点监测数据信息。 纳入标准:在沈阳、大连和鞍山的宾馆服务业、工厂/公司、建筑工地或在劳务市场求职的户籍不在本地的,15-75岁之间的男性农民工,排除旅游、上学、访友、探亲、就医、从军等形式,市内各区间流动务工人员除外。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人口学变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等。AIDS高危行为变量: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疾病感染变量:HIV感染情况、梅毒感染情况。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服务情况、HIV/AIDS的知识等。 (二)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按照自愿、保密的原则,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流动人群进行一对一匿名调查并采血,并对其进行HIV和梅毒。调查人员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组成。 三、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录入统一使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采用离线录入的方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趋势卡方检验对流动人群的知晓率、安全套使用频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以α=0.05作为统计学的检验水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5年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以青年为主;婚姻状况以在婚者占多数;户籍所在地以外省占多数,外省中以黑龙江、吉林、内蒙近省居多;在本地居住时间2009年在本地居住1年以上者居多,2010-2013年以居住3-6个月占多数;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二、研究对象的高危险行为情况 2009-2013年流动人群商业性行为比例有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高而逐渐降低。与固定性伴最近一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和最近一次使用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商业性伴最近一年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一次使用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三、研究对象的感染情况 2009-2013年HIV依次检出为0、0、1、1、3例阳性,无统计学意义。梅毒依次检出0(0%),12(1.0%),7(0.6%),17(1.4%)和14(1.2%)例,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人群在流动时通过性传播途径,将HIV扩散至一般人群,已成为HIV/AIDS传播的桥梁人群。5年调查数据显示,该人群最近一年与小姐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低年龄组发生率最高,但总体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却不高,因此,对低年龄组流动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工作迫在眉睫。 流动人群具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最低73.8%,最高83.7%,而且有随年份逐年升高的趋势。但认知水平高并没有直接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5年间该人群与小姐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形势不容忽视。 本研究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5.7%、73.3%、73.9%、89.7%、88.8%,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有随年份逐年升高的趋势。最近一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31.4%、50.6%、49.3%、64.1%、78.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有随年份逐年升高的趋势。大量研究证明,安全套的使用率在人群中维持在90%以上才能真正起到预防性病艾滋病流行的效果。目前的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还远不能起到预防艾滋病性病流行作用,所以应该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的有效干预措施. 5年的调查发现该人群的HI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较低,与国内其它一些地区调查水平持平。 结论: 1、5年间,流动人群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流动人群具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但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总体使用水平不高,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 3、低年龄组流动人群高危行为比例高于其它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