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患关系是“医”和“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患者、患者的家属。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协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实践活动能否良好开展与良性运转。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出现了极不和谐的局面,医患暴力冲突、医闹、医生被刺等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甚至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医患之间缺乏理解与信任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患双方本应是“利益共同体”,而如今相互怀疑,站在了对立的两端。医患之间的社会信任问题能否得到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关系到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对医患之间的社会信任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本文笔者借鉴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关于社会信任和医患关系的理论成果,力图通过对现阶段哈尔滨市Z医院的调查研究,以医患人际信任、医患关系信任和医患制度信任三个方面为落脚点,探讨当前中国社会医患之间社会信任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国外的医患制度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重构医患信任的几点建议,是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一项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提出医患之间社会信任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社会信任与医患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所要研究的哈尔滨市Z医院的概况加以说明,最后阐述本文的逻辑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第二章是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信任的含义、信任的发生机制及其分类;二是医患关系的概念及其性质;三是医患信任的含义及其分类;四是信任与社会互动、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前现代社会中的信任与现代社会中的信任等相关理论。第三章是中国医疗行业医患间社会信任分析。第一部分笔者通过半参与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Z医院的展开调查研究,广泛接触Z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了解医方和患方的心理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现状。得出结论,当前我国医患信任模式表现为以关系信任为主,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双重缺失。第二部分对于引发中国当前医患间社会信任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直接互动和面对的关系,笔者认为在医患互动的过程中,医方处于支配地位,患方因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就诊的单次随机博弈是造成医患“人际信任”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析为何我国医患信任主要体现为“关系信任”,这是由于我国“关系本位”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并且我国社会的信任模式主要表现为特殊主义信任;最后笔者结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通过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医患“制度信任”缺乏的原因。第四章笔者主要介绍了国外的医患关系、医患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国外的医患制度包括美国的医疗立法以及医疗保险制度,英国的三级投诉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日本建立的医疗评估机构和医疗事故信息研究会。笔者通过对典型国家医患制度的介绍,提出三点解决我国医患问题制度上的措施,包括完善医疗立法,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受理、调解以及处理;建立覆盖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第五章提出重构医患信任的几点建议。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无法仅依靠人际信任或制度信任解决医患问题,需要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双重作用。人际信任、关系信任与制度信任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加强了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相对就减少了医患的关系信任。重构医患人际信任需要医方和患方的共同努力。医方应提升自身的医患沟通意识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患方要正确认识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尊重和理解医务人员。重构医患关系信任需要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医疗机构应努力完善自身的运营机制,制定医德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医疗信息公开制度。重构医患关系信任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需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责任,包括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以及引导媒体理性地报道医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