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对于交通运输而言,以水上交通事故为例,由于具有群死群伤,污染水域等灾害特性,安全更是其第一特性。水上交通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相应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当前政府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系统、合理、准确地评价水上交通安全状况则是保证安全长效机制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中外的水上交通安全研究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水上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近十年来,事故树分析法、模糊数学、灰色理论、人工神经网络、FSA等理论也逐渐被广泛地用于对事故的分析与评估工作,并有效地对船舶的事故模式进行了识别和评估。 在中国,随着水上运输的不断发展,水上交通安全评估分析的方法渐渐从定性和经验为主向定量分析转变,并广泛引入了系统工程理论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技术对水上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五项指标法、水上交通安全综合评估法、安全指数法、综合安全指数法、安全状况分析法等均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些工作在当时环境下,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对后继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些量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安全状态的时序量的研究,偏重于海事管理,不能涵括水上交通安全的整体状况,其中有些要素在通航状况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许多影响因子的设定与实际情况发展存在不适应的现象,在预测性,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与现状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得评价工作落后于长江航运发展,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性和指导性。通俗地说,许多评价体系面临着难以对下面两个问题给出满意答案:水上交通事故是否就仅仅是海事管理不力的责任?水上交通管理其他主管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责任比例到底应多大? 本文从大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建立了长江水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