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400E钢在拉扭预加载下后继屈服与各向异性硬化行为的试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土木工程朝着超高层、大跨度发展,钢材应用更加广泛,工程结构和构件往往承受复杂荷载作用,为了保证结构在使用周期中安全服役,研究钢材在不同加载历史下的塑性硬化行为非常必要。目前对复杂加载路径下钢的屈服和硬化行为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大量的试验、理论研究进行完善。本文以土木工程中常用的HRB400E钢为对象,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初始屈服面和单轴拉压以及不同拉扭组合预加载路径下的后继屈服面和各向异性硬化过程,并分析了后继屈服面的塑性流动规律。全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初始屈服面试验结果表明,在(?)坐标平面HRB400E钢的初始屈服面形状与Von-Mises准则描述的一致性较好,整体呈现为一个以原点为圆心,屈服应力为半径的圆,材料表现为初始各向同性。2.单轴拉、压预加载路径下的后继屈服面试验表明,后继屈服面的位置、形状、尺寸大小与预加载历史密切相关。在各后继屈服面试验中,后继屈服面靠近最后阶段预加载的方向。预加载幅值越大,后继屈服面离初始屈服面位置越远,后继屈服面尺寸越大。拉压预加载后继屈服面形状基本关于应力?轴对称。3.拉扭组合预加载路径下的后继屈服面试验表明,拉扭双轴复合预加载后继屈服面形状受拉、扭双轴加载历史共同影响,后继屈服面没有出现单轴作用下的轴对称形状,并且在预加载方向硬化极小,随着加载角度靠近预加载反方向,屈服点硬化程度逐渐变大,整体呈现出不规则的“扇贝”形特征。4.HRB400E钢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硬化特征,靠近预加载方向的屈服点硬化较小,背离预加载方向的屈服点硬化逐渐增大。其各向异性硬化行为采用偏移应变法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偏移应变的取值对后继屈服面尺寸有显著影响。随着偏移应变的增加,后继屈服面的尺寸增大,并且在较小偏移应变(200με、500με)时,后继屈服面硬化速率快,在较大偏移应变(1000με、2000με)时,后继屈服面硬化速率逐渐变慢,HRB400E钢的各向异性硬化整体呈现“靠小背大、先快后慢”的趋势。5.塑性流动方向受偏移应变、等效塑性应变增量影响。偏移应变较小的情况下后继屈服面的塑性流动方向与曲面正交方向的偏差值变化较大,偏移应变较大的情况下偏差值较稳定。在不同等效塑性应变增量下,屈服点等效塑性应变增量较大时,偏差值较小;而屈服点等效塑性应变增量较小,偏差值较大。材料硬化程度、等效塑性应变增量的取值和塑性流动方向偏差值成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的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混杂机电系统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使用,并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由于机电系统
随着人们对减少环境污染和洁净高效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燃料减排和高效利用的研究尤为重要。民用大粒径散煤和成型生物质颗粒的燃烧污染较大,而目前对其研究相对较少。由于
目的:考察改良癌痛消方(I-ATXP)对不同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周期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分泌的影响,为下一步探讨I-ATXP能否通过对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
硬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一系列优良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油田勘探和机械加工等领域。随着硬质合金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消耗逐年增多,致使制
自然界中影响生命现象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也必然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交织成网络,调节重要的生命活动。在承担生命活动时,蛋白质的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这就需要对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研究可以帮助研究癌症的发生机制,设计新的药物标靶,并支持新药物的发展。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生物分子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迅速获得了许多实验数据。然而,使用生物实
尽管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环境污染。其中,水体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传统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存在不足,学者们致力于寻
表面图案化,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且能丰富材料表面性质与功能的方法。随着高速、高效、节能的材料新标准推进,微/纳尺度的图案化的需求日渐强烈。传统微/纳尺度的图案化,大
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渐渐成为考验机器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智能化的核心便在于对事物的识别和理解,在机器处理视觉信息时,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场景。这是人类理解世界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有机光电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机制的新型发光材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效TADF特性的新型荧光发光材料,并系统地研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性规划和科学性建设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中提出了采用统计力学相关理论方法,为处理交通出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然而由于复杂交通网络的非结构化特征和复杂性性质,阻碍了对其全局架构的研究和独特性质的提取。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的思维来思考交通问题,使用交通网络刻画了其抽象化结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范式和检验实例。本文重点关注交通网络中的路径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