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脑卒中的病理基础,尽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挽救了许多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但不能干预AS的进程。所以,药物治疗仍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案。目前,西药在治疗AS应用抗血小板、抗氧化、降血脂并在临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治疗费用较昂贵,影响其在临床普遍推广及应用。由于AS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在治疗AS时选药物应能抑制AS的多个环节。而中药的多靶点作用,为有效防治AS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近年来,多种中药已经被用于防治AS及其相关疾病。中药治疗近几年也有一些进展。中医理论认为,AS是典型的痰瘀同病证。治疗上从侧重以活血化瘀为主,逐渐转变为注重从痰论治、痰瘀同治,辅以补益肝肾、健脾化痰、养阴行血等综合治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而我们采用中医辨证-化湿浊、通瘀络、补气法治疗,与西药PAS疗法相比较,观察化湿通瘀补气法延缓高脂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化湿通瘀补气法延缓高脂饮食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实验方法:雄性大白兔(4个月月龄)18只作为实验对象,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改为高脂饮食(1%胆固醇+6%蛋黄粉+8%猪油+85%基础饲料)喂养,对照组不用药,中药干预组用荷叶、泽泻、虎杖等中药,西药干预组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各组3个月后分别抽取耳缘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值,然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各组主动脉内膜及内膜/中膜厚度。实验结果:中药干预组和西药干预组的TC、TG和LDL-C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C(2.39±0.15)mmol/L,(2.08±0.12)mmol/L VS (13.02±0.20)mmol/L;TG(2.58±0.16)mmol/L,(1.90±0.08)mmol/L VS (11.08±0.19)mmol/L;西药干预组还低于中药干预组(P<0.01),LDL-C(1.05±0.24)mmol/L,(0.85±0.09)mmol/L VS (10.13±0.20)mmol/L(P<0.01);MDA、ox-LDL、MMP-9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中药干预组和西药干预组主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2.28±1.28)μm、(5.20±0.81)μm VS (40.06±3.94)μm(P<0.01),而西药干预组比中药干预组降低效果明显。实验结论:1、西药PAS疗法与化湿通瘀补气法具有明显降低TC、TG、LDL、ox-LDL、MMP-9及MDA的作用。2、西药PAS疗法与化湿通瘀补气法早期干预具有延缓AS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3、尽管西药PAS疗法抗AS斑块的作用强于化湿通瘀补气法,但我们的研究为中药一级预防AS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