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的音乐技术现象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山西民歌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各异,因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006年,山西民歌中的“左权开花调”和“河曲民歌”分别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类第一、第二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山西民歌的魅力所在。传统需要继承,创作更需创新。山西民歌要想在未来走得更远,就必须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为此,文章从传统山西民歌的基本音乐形态入手,对其本体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概括,并借助于我国作曲家以山西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器乐、钢琴作品,以及为山西民歌编配的钢琴伴奏和合唱曲等,对山西民歌在多声部化的技术现象(和声、复调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试图为山西民歌在多声化创作方面提供参考。文章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山西民歌概述。首先,阐述了山西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形成山西民歌风格的特殊地域环境,说明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通过对传统山西民歌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归纳其整体特征;最后,在山西“四色彩区”的音乐特征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山西民歌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这里指邻省区音乐和地方戏曲)作了说明。第二部分:山西民歌中的和声因素。山西民歌中典型的音调结构是“五度三.音列”,本章从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入手,说明山西民歌中存在的和声内涵,并以桑桐的《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为理论依据,着重对山西民歌中五声性和声的运用作了分析、研究;另外在对部分近现代和声手法(如平行和声、线型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山西民歌的多声化创作在借鉴西方近现代作曲理念等方面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山西民歌中的多声部化因素。传统山西民歌中存在的复调因素多见于号子音乐中,而在晋西北地区,由于其民歌旋律跳动较大、较频繁,因而也存在单声旋律的隐伏声部,但这些只是朴素的、简单的复调现象,其音程结合也较传统,声部进行以同向进行较为多见。但在现、当代音乐创作中,山西民歌中的复调因素则表现的较为丰富、复杂(包括音区、音色;调式、调性等方面),各种复调现象的运用都是为了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其他文献
"兼职劳动"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非全日制用工的兼职形式;二是法律允许兼职的兼职形式;三是法律未明文规定的兼职形式。认清这三种兼职劳动形式,是解决劳动争议
本文针对华为企业文化的内容、功能及华为企业文化管理,结合儒学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大九州"思想及《孙子兵法》等国学思想对华为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研究,为华为公司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探讨护理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及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
社会支持的获得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缓减压力、保持身心健康。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增长,网络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日益成为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介绍网
本文以广州北环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板底脱空病害处理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式路面板底压浆的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和相关检测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本文首先简介了目前国
某企业是中国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其信息系统中的部分数据对国家能源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下属单位众多并且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导致网络结构错综复杂,其中一个点出现问题
期刊
近年来,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患者日渐增多,如何有效恢复和重建其肢体运动功能成为康复工程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想象动作范式的脑-机接口能够建立一种接近于原有损伤信
传统的翻译活动一直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翻译研究的焦点一直集中于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自从苏姗·巴斯奈特提出“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翻译的文化论。随之而来的是大批中外学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文化负载词,顾名思义负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其区别他国的浓厚文化色彩。因此它的成功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质量。热销海内外的中国作家余华的作品《活
目的:以生物力学的观点对锁定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简单横行骨折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器械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取18个正常国人尸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