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是指原因不明,以周期性复发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临床表现为孤立的,有自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西医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微循环障碍以及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据调查,该病发病率高达20%左右,位居口腔粘膜病之首。因此,寻求一种确切有效的促愈合,防复发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目前,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虽有疗效,但复发率高,并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针灸疗法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心脾积热者居多,故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中医理论,从疾病的本源入手探索出了“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治法。认为由于人们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熬夜、应酬、吸烟、饮酒等可导致饮食起居失常,五志过极,以使脏腑功能失调,心脾积热,火热之邪循经上炎,壅于脉络,熏蒸口舌而引发本病。据此病机,以“清心泻脾、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腐生新”为治则,选取双侧心俞、脾俞、足三里穴,应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以治其本,并结合局部火针疗法以治其标,二者并用相得益彰,故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和体征分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溃疡复发情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评价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方法:120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均来自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门诊。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方法。①穴位注射治疗:首先选取双侧心俞、脾俞、足三里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再用10ml注射器(0.45mm×16mm针头)抽取双黄连注射液,缓慢进针约2/3,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每穴注入1ml,共6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局部以防出血。每周3次,共治疗2周。②火针治疗:将患者溃疡面充分暴露,助手戴指套将舌体或口唇固定,使其不得移动,并对溃疡面进行常规消毒,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拭,再用无菌棉签擦干。取直径0.30mm,长度为30mm的钨锰合金火针一枚,将针体及针尖烧红,快速点刺溃疡面及周围粘膜,深度2~3mm。直径在3mm以内的溃疡,点刺2针,直径3~5mm的溃疡,点刺4针,直径大于5mm的溃疡,点刺6针,每日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100mg、维生素B2片20mg,每日3次;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每次2ml(3mg),每周2次。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和体征分值、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溃疡复发情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经x2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2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同程度患者有效率的比较:两组轻度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重度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治疗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18~34岁年龄组患者疗效分别与34+~49岁年龄组和49+~65岁年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临床疗效随患者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小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5治疗组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1~3年病程组和3+~5年病程组患者疗效与5+~7年病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表明临床疗效随患者病程增长呈下降趋势,病程短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 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分值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象、小便治疗前后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舌象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小便、脉象治疗前后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分值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数目、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大小、溃疡充血、小便、脉象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减少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 9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开始治疗后,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能明显缩减溃疡愈合时间,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10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于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患者口腔溃疡证候积分、症状和体征分值以及VAS疼痛评分,尤其对于中、重度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说明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疗法能很好地改善口腔溃疡的大小、数目、充血、疼痛程度及其相关症状,止痛效果好,见效快,疗效显著。 2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疗法,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说明该疗法不仅近期疗效好,而且远期疗效亦好。 3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相关,随年龄增长、病程加长,患者疗效呈下降趋势。 4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疗法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溃疡情况和相关症状、缓解疼痛等方面,而对于患者的脉象、小便则无明显影响。 5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疗法,充分发挥了穴位注射与火针的双重优势,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原则,其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是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