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缅甸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后,政治精英们开始了现代国家政治构建,效仿前宗主国,建立了西方式的议会制民主国家。然而,缅甸议会制民主的天然缺陷、民族纷争使缅甸陷入政治衰败、经济发展停滞和国家面临分裂的境地。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完全抛弃了前一时期的议会民主制,建立了纲领党一党执政的“缅甸式社会主义”,实行中央集权,闭关锁国,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控制。奈温时期,缅甸沦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民众对奈温的极权统治产生了极大不满。1988年学生运动结束了缅甸式社会主义,缅甸进入新军人政权的威权统治时期。新军人政权制定了七步民主路线图,并按照这一路线图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制订了2008年宪法,举行了2010年多党制大选。2011年民选政府上台,开启了由军方主导的政治转型,实现了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和平过渡。2015年缅甸大选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下举行,以昂山素季为领导的民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了组建新政府的权力。这是缅甸独立后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节点,也是缅甸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在缅甸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于这样的政治现实,本文对独立以来缅甸政治转型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范例。本文试图通过对缅甸独立以来的三次政治转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转型前政治制度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究缅甸政治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因与特点,并对2015年大选后缅甸政治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缅甸政治转型的独特性做出自己的归纳分析与理性思考。内容结构上,本文依据历史发展脉络,以历史事件为节点,把缅甸三次政治转型沿着“政体转型的节点——政权制度的设计——政治制度的巩固”这一思路分别展开叙述。第一次政治转型以1962年奈温军事政变为节点,实现了议会民主政体向奈温极权政体的转型;第二次政治转型以1988年学生运动为节点,实现了奈温极权政体向丹瑞新军人威权政体的转型;第三次转型以2011年吴登盛政府上台为节点,实现了新军人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再转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一、就政治发展进程而言,缅甸的政治转型遵循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道路。从独立之初的议会民主制到奈温极权政体,从奈温极权政体到丹瑞威权政体,从丹瑞威权政体到民主政体回归这一政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独立以后每次政治转型都是对前一政体缺陷的整体校正,其结果是新政体对旧政体既有扬弃也有继承。二、就政治转型动因而言,合法性危机是缅甸三次政治转型发生的体制性根源。吴努时期政治精英不顾大局,互相攻讦,使人民对议会民主制丧失了信心;奈温时期缅甸经济衰败,民众生活困苦;丹瑞政权面临着国际经济制裁和国内民主派的压力,都危及执政者的合法性,动摇了其统治根基。奈温力图通过“负面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建立宪政来巩固其政权;丹瑞则意图通过“政绩合法性”和建立宪政来巩固政权。但是当政治体制不能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无论统治者如何处心积虑地维护政权,政权合法性必定会招致民众的质疑甚至反对,脱胎换骨的政治转型也就不可避免。三、就政治转型的特点而言,军队在缅甸的三次政治转型中起着主导作用。军队作为缅甸社会中最具有现代化的组织机构,控制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自上而下开启了三次政治转型,并掌控着转型的进度。未来军队仍将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四、缅甸独立以来的三次政治转型未能促进民族国家构建,民族问题却对缅甸的政治转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和平进程往往是政治转型后新的政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展望了民盟新政府的施政措施,认为民盟上台将为缅甸政治转型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缅甸的民主制度有望在政党轮替中得到根本上的巩固,从而树立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