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民间英雄叙事与当代小说的关系。“民间英雄叙事”是根据民间文化形态的总原则提出的一个特殊概念,它专指文学创作中带有民间传统性质的英雄叙事形式,而与五六十年代主流意识形态下倡导的英雄叙事话语相区别。但其实两者是很难完全厘清联系的,两种英雄叙事形式其实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1949年—1985年间的英雄叙事文本就是两种英雄叙事形态混合而成的结果。本论文分四章来解决四个问题:1,理论上界定清楚民间英雄叙事的基本构成;2,民间英雄叙事与当代文学的关系;3、民间英雄叙事的模式形态;4,民间英雄叙事与说唱艺术。第一章主要是界定民间英雄叙事的基本构成。笔者认为:虽然中国古代小说出现的时间比较迟,但是在传说与神话中,已经包含了民间英雄叙事的萌芽和源头;古代小说当然是民间英雄叙事的主要构成部分。笔者归纳其四个特征,群体性英雄塑造和悲剧性英雄结局属于民间英雄叙事的基本的内在美学品格,而情节性和传奇性则更多的是从形式上提出它的特点。少数民族史诗也是中国民间英雄叙事传统的重要资源,笔者努力把它们整合进民间英雄叙事传统之中。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五四以后由于西方文学传统和学术传统进入中国,使新文学的英雄观念与英雄叙事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是掺杂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个人主义英雄概念。这个因素到了“文革”后尤其明显。所以,本论文对于当代民间英雄叙事构成的界定,就包含了古代神话、古代小说、少数民族史诗以及西方英雄传统四个部分。第二章主要是探讨民间英雄叙事传统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演变过程。本论文先把文学史分成四个阶段:五四前后到抗战;抗战到1949年;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1985年以后到世纪末。分别相对应的是,古典的民间英雄叙事传统在五四时代受到忽视和排斥;抗战爆发后,因为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被简单利用;1949年以后民间英雄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叙事结合起来,形成了两者合流而成的当代英雄叙事小说,1985年《红高粱》发表以后的民间英雄叙事传统容纳了五四新文学传统而成为一种比较自觉地叙事形式。第三章着重解决的是当代文学创作中作家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并且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来改造民间英雄叙事传统的问题;这种英雄叙事的痕迹是来自多方面的,本论文主要用原型分析的方法,讨论了英雄叙事的若干模式,每个模式中又包含了若干情节单元,从这些模式的内在变化,来看时代外部因素对于民间英雄叙事传统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着重探讨的是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在英雄叙事小说中的作用与影响,采用的是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第三、四章的目的是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论证文学创作与民间英雄叙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