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都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在我国更是被封之为“国球”。它与羽毛球、网球项目的竞技模式与运动原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其所拥有的参与人群数量却是后两者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原有运动训练学的基础之上,有专家学者对乒乓球的属性类别作以教学角度上的划分,并归结出了此类运动的核心致趣点。不过,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发现:事实上,不同的运动参与人群对乒乓球项目的“致趣性”判断和选择是存在差异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又是什么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成为了笔者关心并予以研究的主要问题。所以,由此入手进行研究,最终希望本研究结论能够有助于充实分群教学理论的构建,并在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中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进乒乓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在省内四市范围选取乒乓球专业运动员、高校非体专业学生及大众乒乓球爱好者共计250名为研究对象就该运动项目的“致趣性”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与结论:1、体育是一个大的概念范畴,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其定义的范畴增大与分类更为精细化;2、乒乓球项目受欢迎的原因离不开项目本身独有的特点和价值;3、运动“致趣性”探究是在挖掘体育项目能够吸引参与者的原因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本质问题。现阶段,已有专家学者开始对此进行研究,但研究深度仅细化在运动种系层面上,还没有对个体运动项目“致趣性”的研究;乒乓球项目的致趣性不等同于其种系核心致趣要素,依据运动主体多重条件的不同,其选择结果存在明显差异;4、乒乓球项目的致趣性不等同于其种系核心致趣要素,不同人群在对乒乓球项目“致趣性”原因选择上存有差异。此外,不同的技能学习阶段中,专业与非专业人群对乒乓球“致趣”之因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5、本研究的结果没能得到运动项目的“致趣性”标准、清晰的界定;但认为运动项目的“致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项目本身的角度说,“致趣性”是吸引运动者参与其中的客观形式;对参与者而言,“致趣性”就是在运动中人所获得的愉悦的身心体会。建议:在从事竞技体育、体育教育或是大众体育等方面的运工作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对运动项目“致趣性”的不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推广。从而,促进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项目的“致趣性”特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及大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将有利于为分群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