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PD-1、PD-L1表达及预后相关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分析目的:探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和治疗的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患儿21例。收集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治疗、随访经过及预后,并进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21例HVLPD患儿,男10例,女11例,发病中位年龄6.50岁(范围1-14岁),中位确诊年龄9岁(范围1-15岁);(2)临床表现:18例(85.71%)患儿以光暴露区红斑丘疹和水疱起病,2例(9.52%)以面唇肿胀起病,1例(4.76%)以非光暴露区红斑丘疹和水疱起病,7例(33.33%)患者有蚊虫叮咬过敏。病程中,9例(42.86%)患儿出现颜面浮肿。皮外系统受累表现包括间断发热(18/21,85.71%)、肝脾淋巴结肿大(16/21,76.19%)、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征象(6/21,28.57%)、中枢神经系统受累(4/21,19.05%)、浆膜腔积液(3/21,14.29%)、肌炎(3/21,14.29%)、消化道出血(2/21,9.52%)、肾炎(2/21,9.52%)、血栓性微血管病(1/21,4.76%)。(3)实验室结果:所有患儿外周血EBV DNA水平明显升高,中位拷贝数19100000copies/m L(范围1800-281000000 copies/m L)。所有患者EBV衣壳抗原(VCA)Ig G阳性。部分患儿合并白细胞计数异常(9/21,42.46%)、血小板减少(8/21,38.10%)、贫血(15/21,71.43%)、ALT异常(11/21,52.38%)、AST异常(12/21,57.14%)、LDH高(16/21,76.19%)、低白蛋白血症(5/21,23.81%)、高Ig E血症(15/21,71.43%)、血NK细胞增多(11/17,64.71%)、补体3(C3)降低(6/21,28.57%)、骨髓涂片见噬血细胞(6/21,28.57%)。(4)组织病理:皮损HE染色多见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所有患者表达CD3、CD4、CD8,13例(61.90%)表达CD56,15例(71.42%)表达CD20。4例(19.04%)表达CD3、CD4、CD8、CD56,6例(28.57%)表达CD3、CD4、CD8、CD20,7例(33.33%)表达CD3、CD4、CD8、CD56、CD20。3例(30%)TCRγ基因重排阳性,8例(61.54%)CD30阳性,20例(95.24%)EBER阳性,Ki67+细胞范围在3%-80%。(5)治疗、随访和预后:21例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防晒防蚊),15例(71.43%)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总体随访中位时间15月(范围1月-7年),截止2021年10月13日,存活9例(42.86%),其中2例(22.22%)电话报告EBV DNA正常皮疹完全消退,未再复查病毒载量,余7例(77.78%)仍有反复皮疹伴或不伴发热,其中有随访记录的4例(57.14%)患者EBV DNA无明显变化。死亡12例(57.14%),5例死于HLH、1例化疗后死于败血症、2例死于病情进展、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确诊后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为64.40%,52.70%,28.10%。(6)预后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起病≥8岁(p=0.047)、肝脾淋巴结肿大(p=0.019)、累及≥4个皮外部位(p<0.001)、进展为HLH(p=0.005)、血小板减低(p=0.006)、ALT>150U/L(p=0.012)、AST>150U/L(p=0.032)、低白蛋白血症(p=0.014)、C3降低(p=0.021)与儿童HVLPD预后不良有显著相关性。而颜面浮肿、初诊EBV DNA水平、LDH高、血NK细胞增多、高Ig E血症以及免疫组化中Ki67≥30%、T细胞表型、TCRγ基因重排阳性,CD30阳性表达均与预后无关。结论:(1)大部分儿童HVLPD以光暴露区水疱坏死性皮疹起病,相比成人而言更易合并蚊虫叮咬过敏、颜面浮肿,累及皮外系统症状越多,预后越差,HLH、败血症是儿童HVLPD最主要的死因。(2)起病≥8岁、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累及≥4个皮外部位、进展为HLH、血小板减低、ALT>150U/L、AST>150U/L、低白蛋白血症和补体C3降低提示预后不良。(3)一般保守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易复发甚至进展,需长期随访。化疗不能获得长期的病情缓解,必要时仍需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第二部分PD-1、PD-L1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分析目的:探究PD-1、PD-L1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PD)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HVLP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6例)和既往皮损(16例)中的PD-1、PD-L1表达,分析PD-1、PD-L1表达与疾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HVLPD患儿病情进展期,其外周血CD3+CD4+T、CD3+CD8+T细胞亚群中PD-1的表达以及CD3+CD8+T、CD3+CD4-CD8-T细胞亚群中PD-L1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随着病情缓解,上述T细胞亚群中PD-1、PD-L1的表达与较健康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16例HVLPD患儿皮损免疫组化染色PD-1均为阴性,7例(43.75%)PD-L1阳性,9例PD-L1阴性(56.25%)。(3)皮损PD-L1阳性患者中,5例(71.43%)死亡,2例(28.57%)存活,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PD-L1表达与生存时间无关(log-Rank p=0.634),Fisher’s精确检验提示PD-L1表达与预后无关(p=0.358)。结论:(1)外周血T细胞PD-1、PD-L1表达可作为HVLPD患儿病情进展的标记。(2)HVLPD患儿皮损中PD-L1表达增高,但与患儿预后无关。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建立及验证新生儿败血症诱发化脓性脑膜炎(NPM)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6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经过血培养确诊新生儿败血症共58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母孕期资料、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脑脊液检查结果等。将病例分为建模组(2008年6月~2018年12月,N=410)及验证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N=177)。根据败血症的发
学位
背景:生物牙根再生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牙缺失治疗方法。牙源性干细胞是构建生物牙根的有效种子细胞,但其有限来源限制进一步应用。处理牙本质基质(Treated dentin matrix,TDM)因为具有牙源性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已被广泛用作研究生物工程牙齿的生物支架。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广泛,大量研究证实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在再生医学
学位
目的:系统检索和总结目前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用药和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在哮喘患儿升阶梯治疗中的相关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讨两组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数据库建刊时间到2021年11月30日为检索时间,系统检索The Cochrane、MEDLINE(通过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沙美特罗/丙
学位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与各种新生儿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文献语言限定为英文,内容为GDM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影响的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NOS文
学位
目的:延长机械通气(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已经成为全球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s)的重要难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医疗资源。目前我国尚无规模性针对接受PMV患儿的研究数据。本文的目的是调查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PMV的发生率、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情
学位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PSM)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皮下胸廓比(Subcutaneous-Thoracic Ratio,S/T)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中的应用价值,研究S/T比值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CLS中的预测价值,及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CLS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重庆地区儿童诊断感染性腹泻,且粪便培养沙门菌阳性病例,了解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预防和控制重庆地区沙门菌感染提供依据,为临床儿科医生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方向。方法:收集2016~2021年就诊于重医儿童医院门诊诊断感染性腹泻,且粪便培养沙门菌阳性病例,截取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份、月份、不洁饮食史、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学位
研究背景:LIPUS(Low-ins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低频脉冲超声)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利用声辐射力产生的机械刺激对细胞产生作用,进而发挥治疗效用的治疗手段,LIPUS能调节多种干细胞的生物行为能力,还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再生。骨组织再生过程与周围微血管的新生关系密切,然而LIPUS在PDLSCs的内皮分化及其微血管形
学位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肺吸虫病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NS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男性129例,女性71例;年龄1岁~17岁,中位年龄7.23岁,发病高峰为学龄期;87.0%患儿来自农村;72.5%有明确的流
学位
目的:为了研究κ阿片受体激动剂纳布啡在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及其脊髓中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体重240-29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酸模型组、纳布啡组和抑制剂(PDTC)组,每组12只。异氟烷麻醉大鼠,模型组、纳布啡组及PDTC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1%的乙酸(1m L/100 g)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前30分钟,PDTC组的大鼠腹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