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wpb1突变导致枝梗白化及后代幼苗白化致死的机理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半自主型细胞器。在水稻育种材料中发现了调控叶绿体发育的自然突变wpb1,使水稻枝梗白化,并在杂交后代出现白化苗与绿苗分离。对该突变体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新分子机制,并为改良水稻品种光合性能丰富理论基础。从田间表型、遗传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等层面对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wpb1突变所致枝梗白化和幼苗白化的发育和遗传规律,对与wpb1突变互作致幼苗白化的QTL进行了定位,多组学联合分析了枝梗白化和幼苗白化的形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wpb1突变表型及其遗传规律水稻白枝梗是一种枝梗白化的新白化类型,枝梗始终保持白色,并在分蘖期有白条纹幼叶;白枝梗和白条纹叶都是隐性性状,白枝梗突变体和日本晴杂交F2群体中,绿枝梗与白枝梗呈现3:1分离;白枝梗中无绿色组织,无具类囊体结构的正常叶绿体。枝梗色泽差异始于幼穗分化第3期,但明显的白、绿表型分化在幼穗分化第7期;白枝梗的前质体在幼穗分化第3-5期增殖少,在幼穗分化第6-7期,向叶绿体转变的发育过程中不能正常形成类囊体结构。(2)wpb1突变碱基的精细定位与功能分析通过白枝梗突变体和日本晴杂交F2世代BSA-seq初定位、BC1F2世代40 K SNP芯片验证定位区间。种植大量精细定位群体,筛选重组单株,逐步缩小定位区间,直至单个SNP位点。对精细定位区间比较测序后,确定wpb1突变碱基为第1染色体11371610 bp位置的碱基T转变为C。先后构建6个转基因载体,敲除5个基因(11个位点)、互补转化1个基因,验证排除了区间所有基因,并证明该SNP并不调控临近基因;白、绿枝梗单株的多种组织样品反转录PCR和24个样品(白、绿枝梗和白、绿幼苗样品各6个)的转录组测序均未检测到突变位点转录;D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碱基突变导致了新发卡结构的产生。推测突变位点区域可能作为增强子或衰减子调控更远处基因的表达。(3)枝梗白化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枝梗原基分化和发育的旺盛期(幼穗分化第3期),白枝梗中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显著下调,使幼嫩的穗部组织白化而非正常的嫩黄色;光合系统和叶绿素分子因为缺乏类胡萝卜素保护而氧化、叶绿体发育异常,并出现活性氧和热激反应。枝梗白、绿明显分化前期(幼穗分化第6期),转录组差异突出表现在细胞对活性氧和热的反应,以及各种应激反应方面;白枝梗中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显著下调,对活性氧和热的反应相关基因显著上调;此时期,正常绿枝梗开始光合作用并逐渐转绿,而白枝梗因光合系统俘光产生的单线态氧和激发态叶绿素分子通过叶黄素循环淬灭失败,导致大量自由氧和热积累、光合系统氧化破坏,组织转绿失败。代谢组分析显示,丙氨酸和异戊二烯(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合成的基础代谢物)等基础代谢物的合成代谢途径已经产生差异。(4)白枝梗株系幼苗白化的表型研究和QTL定位白枝梗突变体与日本晴(NIP)的杂交后代中,白枝梗株系内分离出大量白化苗。白化苗在芽期第一不完全叶露尖时开始白化,直至3叶期,始终保持纯白色,随后逐渐枯死。白化苗芽期的前质体增殖旺盛,但不能向正常叶绿体转变。白枝梗株系中,白化苗和绿苗分离的比例连续分布,表现受wpb1和QTL共同调控。利用BC1F4白枝梗株系,分别在第2、3、6、9染色体定位到q WS_2_1,q WS_2_2,q WS_3_1,q WS_6_1,q WS_6_2,q WS_9_1等6个幼苗白化相关QTL;区间内9.4%的基因与光合作用和叶绿体发育等有关;10个基因的功能区存在变异,其中3个在白、绿苗间表达差异显著。(5)白枝梗株系幼苗白化的转录组和代谢组研究白枝梗株系分离的白化苗中(与绿苗相比)大量叶绿体、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等相关途径的基因表达下调,各种氧、热、应激反应途径基因表达大幅上调。与不同遗传背景的对照组白化苗相比,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下调,使叶黄素循环不足或缺失,导致自由氧和热的积累、光合系统和叶绿素氧化破坏,组织白化。同株系的绿苗可能依靠Os NCED酶(作用底物为叶黄素类)基因表达大幅上调、以及两种分子结构类似叶黄素的新代谢物的富集,克服了叶黄素类物质缺乏的问题,避免了白化致死。综上,水稻第一染色体11371610 bp位置的碱基T转变为C,可能引起了增强子功能变异,导致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叶黄素循环不足或缺失,活性氧和热积累,叶绿体发育异常,枝梗和幼苗组织白化。
其他文献
联络叫声是群居动物常见的鸣声类型,尤其常见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但目前对于此类叫声的具体功能,尤其是不同的叫声频率是否包含了不同的信息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群居雀形目鸟类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来探究不同频率的联络叫声可能包含和传递的信息,以及外界因素例如环境和鸟群的社群结构等如何影响鸟群的叫声频率。为了厘清联系叫声的具体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影响联
学位
理解经济如何繁荣发展是经济学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在传统文献中,GDP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货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近年来,随着细粒度数据、计算能力和分析方法的增加,人们先后提出了若干种经济复杂性指数作为经济发展差距的度量。特别是,以国际贸易网络为基础,引入了包括(Economic Complexity Index,ECI)及其衍生指标在内的多种非货币指标,以量化评估一国经济复杂性程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探寻其病理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创面中的重要效应细胞。现发现ADAM-10调控细胞粘附、生长、迁移等过程。但ADAM-10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究ADAM-10在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合药物治疗创面,验证研究结果。
学位
研究背景:镉(Cadmium,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电镀和核工业等领域的重金属,是一类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Cd可通过废水废气等介质释放到环境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暴露进入人体,并且进入体内的Cd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可达10-30年,极易在体内器官中蓄积。因此,除了职业暴露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Cd,进而引起健康危害。Cd暴露已被证明与多种肿瘤的
学位
论文第一部分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抑制剂阿齐瑞格(Azeliragon)三氮唑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体外活性测试。RAGE是一种在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属于模式识别受体。已被证明与阿尔茨海默症、炎症、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抑制过度活化的RAGE与脑部Aβ结合能减轻神经炎症,进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减轻对神经系统的伤害。阿齐瑞格作用机制是减轻Aβ积累、tau蛋白与慢性炎症
学位
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根系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作物产量,甘蔗作为重要糖料和可再生能源作物,探究其根际细菌群落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然而,目前仍缺少对宿根及施氮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甘蔗根际微生物群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宿根与不同施氮条件进行连续试验,分析不同基因型甘蔗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趋势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9年田间试验,确定不同甘蔗品种对根际
学位
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全新的组合剪力墙结构,由双层波纹钢板、边缘约束钢管柱通过对拉螺栓、栓钉连接及内填混凝土组合而成,作为抗侧和竖向承载力的主要构件,形成一种以一字型、L型、T型等主要构造形式的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优越的抗震性能、良好的抗侧性能、便捷的装配性能及良好的应用前景等优点,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工业建筑等领域。本文针对双
学位
加肋板因具有刚度大、强度高、质量轻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如航空航天、土木、船舶等领域。最为常见的是形状规则的加肋矩形板,然而随着经济建设、城市化发展及美学需求,各种功能特殊、造型独特的桥梁、建筑、舰船等被建造。加肋非矩形板的应用愈来愈广,如加肋圆板、加肋椭圆板、加肋多边形板等。无网格法采用节点离散求解域,规避了单元划分,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分析中更加灵活。但是无网格法作为新发展的一类数值方法
学位
甘蔗是重要的禾本科糖能兼用高大型经济作物,我国甘蔗产量现全球排名第四,且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甘蔗生长周期长,化学氮肥用量较多。然而大量施用化肥不仅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同时也影响到甘蔗品质及生产成本。植物促生细菌通过固氮、分解无机磷酸盐、抗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多种途径间接或直接促进作物生长。利用植物促生细菌的促生功能,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是实现甘蔗生态种植的一条理想途径。肠杆菌属是一类重要的植
学位
随着汽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和电网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汽轮发电机组发生轴系扭振故障的风险加剧。而汽轮发电机组发生扭振除影响发电机输出特性外,还会引起轴系的扭转疲劳损伤,甚至造成机组损坏,严重威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开展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抑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汽轮发电机组都是单端驱动轴系结构,且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抑制主要依靠控制器来实现。对于冲击性扭振而言,即使有控制器的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