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影画是利用油水分离的原理,采用矿物质颜料在水面上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将该技法用于薄木表面装饰上,会产生不同于传统工艺的装饰效果,图案具有随机性、独创性和唯一性,其产品可用于墙面、地板、礼品、家具、局部装饰以及家居陈设品等方面。本研究利用水影画技法与薄木相结合,研发出新型装饰薄木制备技术,改变了装饰薄木的传统工艺,为薄木装饰材料的定制服务和个性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研究选用浅色系的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白枫(Acer saccarum Marsh),白松(Pinus strobus)薄木为试件,系统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水影画技法装饰薄木的表面效果、耐磨性、耐光性、颜色覆盖程度以及染色深度等基本性能,并利用一系列先进仪器与设备,对装饰薄木试件的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微观形貌、化学基团变化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最终得到的主要结论和结果如下:(1)制备试验的结果总结出画液的最优配比参数和基本工艺流程。其中画液配比参数为8-10g画粉配1000ml清水,温度180°加热3-5min,冷却3-4h。在工艺流程试验中发现薄木表面预先打磨、画液冷却充分、拓印后的薄木平铺通风晾干、绘制完毕用普通纸吸附画液表面残余颜料,这几个关键环节和步骤,能极大的优化工艺过程,并提高工艺质量。(2)耐磨性试验表明,试件表面预先经过打磨处理后,其耐磨性能大大提高;耐磨性因树种不同而异,纹理通直细密的树种,着色后单板的耐磨性能更好,白枫(Acer saccarum Marsh)试件体现出更好耐磨性能。(3)氙光衰减仪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着色单板试件均有一定程度的褪色,其中,白枫(Acer saccarum Marsh)的耐光性能最好;三种颜料中,红色颜料的△E*ab(红)为8.07、蓝色颜料的△E*ab(蓝)为12.70、黄色颜料的△E*ab(黄)仅为6.77,黄色颜料的耐光性能最好;着色试件光照100h后,色品指数均偏向黄绿。(4)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果可以推断出,着色试件在1720-1740cm-1附近表示半纤维素木聚糖及无机颜料氧化物的C=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其吸光强度在光照后有明显的减弱;在1050cm-1处为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C-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其吸光强度在光照后只有微小的减弱。说明光照前后,存在于着色薄木中的颜料和薄木本身均发生了氧化变色,颜料的氧化变色更为显著。(5)扫描电镜(SEM)观察结合能谱元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水影画技法装饰薄木,是一种木材表面的着色,黄色颜料层的深度为40μm,红色为140μm,蓝色为150μm,黄色颜料层的着色深度最小;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黄色颜料的试件木材导管基本被覆盖,而红色和蓝色颜料只有很小区域内的导管被覆盖,表明黄色颜料覆盖程度最好。这表明黄色颜料覆盖程度最好。颜料在薄木表面的分散程度与颜料研磨的精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6)接触角测试和表面自由能的分析表明,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白枫(Acer saccarum Marsh)和白松(Pinus strobus)试件着色后的接触角,无论极性液体还是非极性液体,都大于未着色试件,呈明显的疏水特性。(7)通过着色过程和图案形成方式解析,发现绘制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参与,也为以后对工艺流程的提升和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