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种类和产量逐年增加,面积和区域扩张,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同时水产养殖环境也在面临着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等造成的胁迫,因此急需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补偿工作,这也是解决渔业经济发展失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本文对近海紫菜养殖、泥鳅半精养、对虾精养和半精养四种不同养殖模式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进行了核算评估,结果表明:对虾精养EF为44.596 ha(初级工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主要集中在饲料、能源、基建等项目的损耗,所占比例分别为57.28%、20.10%、9.88%。对虾、泥鳅半精养(池塘养殖)EF分别为28.278ha和384.865 ha,作为一种传统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主要集中在饲料、占地、废水排放等项目的损耗,对虾半精养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7.43%、6.24%、6.14%;泥鳅半精养所占比例分别为94.26%、2.93%、1.02%。近海紫菜养殖EF为197.313 ha,主要集中在人工、基建、能源等项目的损耗,所占比例分别为40.04%、28.83%、6.53%。本文对上述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食物供给、释氧、固碳、水质调节、娱乐文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几种生态系统服务之中,食物供给是水产养殖最主要的服务类型。池塘精养、半精养模式将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等,产生负的生态环境效益。精养模式较大地改变了原本的生态环境面貌,这是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其土壤保持和生态多样性保持功能为负效益。总之,池塘精养和半精养模式强化了食物供给功能,弱化或牺牲了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比之下,近海紫菜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良好,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本文对上述四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足迹指数(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EFI)、单位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unit Ecological Footprint,ESVF)和成本费用利润率(Ratio of profits to cost and expense,RPCE)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虾精养EFI为16.93%,ESVF为1.213万元/ha,RPCE为44.04%,属于弱可持续发展(B级)渔业。对虾半精养EFI为-0.24%,ESVF为1.145万元/ha,RPCE为25.24%,属于不可持续发展(C级)渔业。泥鳅半精养模式EFI为8.59%,ESVF为1.261万元/ha,RPCE为141.75%,属于弱可持续发展(B级)渔业。近海紫菜养殖EFI为76.76%,ESVF为24.946万元/ha,RPCE为195.38%,属于强可持续发展(A级)渔业。基于对四种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四种养殖模式由好到差为:近海紫菜养殖模式>泥鳅半精养>对虾精养>对虾半精养。最后,本文分别按照水产养殖不同级别和受损、未受损两种情况对生态补偿框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耦合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效益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渔业生态补偿政策权衡中缺乏科学依据、标准单一、决策片面等问题;依据量化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等级划分,并进行生态补偿政策和框架的设计可以提高其适用性;依据受损和未受损不同方向的生态补偿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生态补偿框架的实用性;通过人均水产消费生态足迹和单位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转化可以实现不同尺度和不同养殖模式渔业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