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股东至上论和利益相关者论,两种理论在公司治理意义上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前者将企业的真正拥有者视为股东,而后者则认为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真正拥有企业。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是股东至上论,这一理论在实际经济生活的直接后果便是企业在运营时盲目的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利润作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甚至为换取暂时的短期效益不惜牺牲企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因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环境后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严峻的事实让企业开始认真思考应如何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充分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并且在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均衡。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企业存在盲目崇拜经济利润、环保意识的淡薄等问题,社会责任的制度环境也很不完善,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尚未真正把利益相关者考虑进来,损害利益相关者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角度也比较窄,学术界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很少,并且目前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公司治理多侧重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忽视基于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外部治理机制中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
因而在我国国内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公司社会责任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的研究将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探索我国如何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本文共分为七章,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并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利益相关者分类,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的涵义并提出本文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其次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界定立论,并提出本文的分类方法,接着论述了企业契约理论、新所有权观、资源依赖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这些理论从各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这些理论的逐步发展演化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日益的完善;第三章,写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与冲突协调机制,首先是论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内容和冲突,接着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通过论述公司治理有效运作的平衡原理,提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第四章,介绍了公司治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中国模式的分类,分析了当前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是案例分析,介绍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做法,分析集团是如何协调处理经营者与政府、当地社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指出其治理结构上的缺陷;第六章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实现途径及模式的构建,首先提出相应的实现途径,提出进一步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在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模式;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期望能够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继续完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
经过研究得出,我国公司治理应该加强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机制的和谐共存,合理安排董事会内部人员结构,更多的让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并且将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联系,实现生命周期与治理机制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