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NS高凝状态及预测血栓形成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及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浆sTM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含量;同时检测患儿血脂及凝血指标等。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将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sTM及hs-CRP水平进行比较,并且对病例组血浆sTM及hs-CRP与血脂、凝血指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PNS患儿血浆sT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5,P=0.000),尿蛋白转阴后血浆sTM水平与激素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P=0.000)。2.PNS患儿sTM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r=0.379,P=0.000);与LDL(r=0.203,P=0.024).APOB(r=0.184,P=0.041).lpa(r=0.177,P=0.050)及APTT(r=0.295,P=0.001).TT(r=0.307,P=0.001).fg(r=0.224,P=0.024)呈正相关关系。3.PNS患儿血浆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7,P=0.001),尿蛋白转阴后血浆hs-CRP水平与激素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3,P=0.000)。4.NS患儿血浆hs-CRP水平与ALB呈负相关关系相关(r=-0.194.,P=0.030),与fg呈正相关关系(r=0.257,P=0.009)。5.PNS患儿血浆sTM水平与血浆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95,P=0.004)。结论:1.NS活动期存在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血浆sTM水平升高可作为NS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2.sTM可通过直接对凝血过程以及对血脂的双重影响,参与了PNS高凝状态的形成过程,sTM可作为反映PNS高凝状态及预测血栓形成的一个参考指标。3.血浆hs-CRP水平反应了PNS患儿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通过对凝血过程的影响,参与了PNS高凝状态的形成,hs-CRP可作为PNS活动期高凝状态的监测指标。4.PNS患儿血浆中sTM与hs-CRP均可能通过对凝血过程的影响,参与了高凝状态的形成,但两者是否通过同一途径发挥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