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宋代道学重塑,仁学仍是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他们从各自的学术立场出发,抒发己见,标新立异,极大地推动了儒学在宋代的发展,王安石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其“新学”的学术架构进行仁学的阐发,从多维视角赋予了仁学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王安石一扫以往章句训诂、泛滥辞章之风,重视道德性命之学,为推动儒学形态在宋代的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展开对王安石仁学思想的研究,不仅对全面把握王安石仁学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弘扬仁爱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运用文献的、比较的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展开对王安石仁学思想的讨论。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对王安石仁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进行了分析。王安石身处于北宋内忧外患、弊端丛生的时代,土地兼并严重,“三冗”沉疴造成赋税沉重,再加上为应对少数民族的威胁而对百姓的征敛,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王安石是一个有抱负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好学慎思,立足儒学,旁通百家,立有宏图之志,这为他学术思想的确立和仁学的阐发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其次,对王安石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发。本文认为,道论和人性论是其仁学的理论基础。王安石提出“道之全”的概念,试图调和百家,采集诸子,统一道统。他运用“本末”、“体用”等范畴揭示了道的内涵及其本体特质,为其仁学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统一,从而为其仁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哲学论证。在人性论上,王安石对人性善恶、性情关系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成为他道德性命之学的理论基调。关于仁学思想的具体内容方面,王安石提出“以德爱者为仁”的主张,突出仁德的重要性,强调爱己爱人,爱亲爱民,内圣与外王并重。同时,王安石强调礼乐是天道的体现,论证了礼与法、礼与仁的关系。王安石的仁学思想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又立足于现实,对仁学厚植笃行,通过以义理财和循礼宽刑等实践方式把仁学灌注到社会政治实践中去。最后,本文对王安石仁学思想的学术价值、局限性和现代启示进行了阐发。王安石的仁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儒家仁学内涵。王安石强调盛德与大业兼重,不讳言功利,彰显出其突出的致用精神。虽然王安石的仁学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矛盾和时代局限,但是总体而言在北宋儒学整体翻新的过程中对儒学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否认的,乃至对我们今天在立德修身、立己达人、居仁行义、爱民安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