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鼠膀胱肾上腺素能β受体改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膀胱病变(DC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DCP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且影响因素很多。但不论哪种因素要影响膀胱的功能与形态都必须通过膀胱逼尿肌细胞来实现,所以近年来对于DCP肌原性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一方面,动物实验中发现糖尿病膀胱逼尿肌舒张功能早期就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是调节人和大鼠逼尿肌舒张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据此,本研究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通过蛋白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 法)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的表达情况,分析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与膀胱中β3-AR表达的相关性,探讨β3-AR在DC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应用高选择性β3-AR激动剂治疗DCP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将80只体重在180g-200g之间的健康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40)及正常对照组(n=40)。糖尿病模型组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发病第2周、4周、6周、8周及10周取材实验,各时间点均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即2周糖尿病模型组及对照组,4周糖尿病模型组及对照组,6周糖尿病模型组及对照组,8周糖尿病模型组及对照组,10周糖尿病模型组及对照组(n=8)。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将4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诱导形成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剂量为60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注射STZ72小时后测尾静脉血葡萄糖浓度(blood glucose,BG)。糖尿病模型组大NBG>16.7mmol/L,并且持续一周为模型成功。两组均普通饲料饲喂,自由进食进水。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于发病第2周、4N、6N、8N及10周时进行实验,再次检测两组大鼠尾静脉血葡萄糖浓度,糖尿病模型组大鼠BG<16.7mmol/L仍被排除。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Iraq red,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的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β3-AR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对数据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td)表示,进行t和t1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动物一般情况:肉眼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大鼠随病程增加逐渐出现糖尿病症状,如皮毛失去光泽,饮水量、食量、尿量增加,排泄稀便等。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依次为[2w:(34.4±0.4mmol/L)vs(4.4±0.4rnmol/L),4w:(32.64±3.7mmol/L)vs(5.24±0.5mmol/L),6w:(35.1±3.7mmol/L)vs(5.5±0.2mmol/L),8w:(30.9q±3.3mmol/L)vs(4.8±0.3mmol/L),10w:(34.24±2.9mmol/L)vs(4.54±0.6mmol/L)(P<0.05)]:正常对照组生长良好,体重逐渐增加,各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增长缓慢,依次为[2w:(188.05±10.03g)vs(212.804±10.26g),4w:(190.224±8.31g)vs(258.22±10.31g),6w:(188.06±13.52g)vs(311.80±8.92g),8w:(174.83±12.18g)vs(342.80±16.91g),10w:(175.23±11.23g)vs(345.16±15.22g)(P<0.05)];膀胱湿重测定: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膀胱湿重明显重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2w:(183.99±14.89mg)vs(150.34±5.30mg),4w:(200.17±14.40mg)vs(150.48±9.86mg),6w:(207.27±17.92mg)vs(152.90±9.83mg),8w:(210.58±2095mg)vs(148.04±9.72mg),10w:(223.94±20.45mg)vs(145.28±11.60mg)(P<0.05)]。各糖尿病模型组血糖、体重、膀胱湿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大鼠膀胱逼尿肌病理学改变: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正常组和各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的结构表现。正常对照组:移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固有膜完整,逼尿肌细胞大小形态均一,肌纤维排列有序,肌束之间结构紧密,间隙被结缔组织所充满。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均出现损害,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具体表现为:逼尿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形态多样,变性,间质和胶原成分增多,之后肌束排列紊乱松散,肌束横断面饱满,体积增加,肌束之间间隙明显增宽,胶原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出现大量空泡;最后逼尿肌细胞萎缩、减少甚至消失,仅见大量的胶原及弹性纤维成分。 3.大鼠膀胱逼尿肌β3-AR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印记方法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β3-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内β3-AR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为[2w:(0.73+0.09)vs(0.35±0.04),4w:(0.81±0.13)vs(0.32±O.06),6w:(0.72±0.05)vs(0.33±0.04),8w:(0.55±0.07)vs(0.33±0.06),10w:(0.52±0.07)vs(0.33±0.05)(p<0.05)],其中以2周,4周及6周时增加更明显。 结论: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均出现损害,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细胞中β3-AR含量均增加,β3-AR在DC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耳聋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为1-3‰;我国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出生,其中大部分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聋病因复杂,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60%的耳聋患者为遗传因素所致。遗传性耳聋中,70%为非综合征型耳聋,30%为综合征型耳聋。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基因很多、突变
目的:  针对我国心脏瓣膜病人的特点,应用自制量表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其生存质量情况,对比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不同和术后变化的趋势,为临床治疗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病例和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在我院心胸外科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83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专用量表QOLQ-MVR(quality of life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ms,HR-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新的HR-HPV DNA检测技术和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提高了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是,HR-HPV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ade squamousinte
学位
目的:本文将介绍并探讨应用“AO”锁定钢板(LISS接骨板)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手术技巧与体会。  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AO”锁定钢板(LISS-DF型)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提倡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38例病人随访5个月~13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病例均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内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晶状体形态或功能发育异常,具有显著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致病基因众多,对其进行精准高效的遗传学筛查显得尤为必要。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能够有效筛查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是快速有效地发现遗传性疾病的检测方法。本课题收集了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的信息和血样,应用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筛查白内障致病基因,分析突变位点的生物信息学特征
目的:研究兔肺VX2肿瘤微波消融前后MRI信号变化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微波消融前后瘤灶、消融灶及周围正常肺组织水含量,研究VX2肿瘤微波消融前后MRI的信号变化机制。  方法:总计23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选取2只,在双侧后腿肌肉组织内接种VX2瘤株,使之成瘤并传代,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随机处死1只瘤兔行病理证实。将17只成瘤兔随机分成A、B及C共3组,各组分别为3只、7只,
学位
目的: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子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和HPV检测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晚期转移或复发。目前宫颈癌是以手术及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针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除了相对并发症较多外,可能仍存在残存病灶的机会;传统的单纯根治性放疗与术前放疗对鳞癌效果尚可,对腺癌的生存率无明显提高,尤其对肿瘤直径≥4cm的局
学位
目的:通过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患者两肾。Tc-DTPA动态显像中图像表现和GFR数值的分析,探讨该病患者肾动态图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6名患者们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确诊的A
背景: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目前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新诊断的肝癌患者,另每年约有12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的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而无法手术,临床上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仅为20%。近年来随着肝癌介入化疗的普遍开展,中晚期的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所使用的化
学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GR、TLR4、Col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塞米松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选择ASA 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三组患者均在诱导时D组给予地塞米松0.5mg/kg、U组给予乌司他丁5000u/kg、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