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和功能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晶状体形态或功能发育异常,具有显著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致病基因众多,对其进行精准高效的遗传学筛查显得尤为必要。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能够有效筛查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是快速有效地发现遗传性疾病的检测方法。本课题收集了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的信息和血样,应用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筛查白内障致病基因,分析突变位点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寻找到位于GJA3基因上一个新的致病突变GJA3/p.T148I。根据目的基因GJA3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和稳定转染细胞系,最后对GJA3/p.T148I突变进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该家系中GJA3/p.T148I新致病突变的发现,不仅扩展了GJA3致病位点的图谱和发病机制,也为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一部分 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筛查
  目的: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方式多样,并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的进展,迄今为止共发现了70个与之相关的致病基因或候选位点。本部分的研究拟对一个来自福建厦门地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明确导致其白内障的致病基因。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诊治过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对所有入组的患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详尽调查了所有家系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成员关系,完善了眼科专科体检和全身一般体格检查,详细记录成员的病史和眼部临床表型。根据家系成员病史及体检情况绘制成家系图谱,以此确定其遗传模式和进行遗传学分析。高质量提取入组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构建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文库,对先天性白内障的相关致病基因的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区域进行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与富集,利用IlluminaNext Seq500高通量测序仪对其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
  结果:该家系现存四代成员,共收集到34位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9位正常表型的家庭成员,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特征。先证者同其它家系成员疾病的表型均为双眼绕核性粉尘状白内障。对该家系的高通量测序结果的数据量和深度均符合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后续分析基因突变的位点。
  结论:本研究收集了一个来自福建省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晶状体表现为粉尘状绕核性混浊,对该家系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了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测序,其中包含了134个与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可用于后续分析疾病的基因突变和致病机制。
  第二部分 致病基因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载体构建
  目的:对家系成员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其致病突变位点,并以此构建体外真核细胞的表达载体,用于探讨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测序结果中筛选出的高质量数据以人类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突变位点的比对,用BWA和GATK软件找出其中的SNP和InDel突变位点,并与突变数据库比对进行注释。对初步筛查出的候选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应用DNAMAN软件在家系中进行共分离分析。对发现的GJA3/p.T148I突变,进行致病性预测、疏水性评价和蛋白质同源建模等分析。通过DNA克隆和重组的方法,构建含有Cx46/EGFP和Cx46/Flag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
  结果:该突变位于GJA3基因第443位碱基,使原有位点上的胞嘧啶C转换为胸腺嘧啶T(c.443,ACC→ATC),在此家系中呈现共分离的状态。GJA3/p.T148I位点的Poly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氨基酸改变预测结果均提示该突变有致病性。疏水性评价结果显示:GJA3/p.T148I突变蛋白的CL区域的疏水性较野生型有明显升高。同源建模结果显示:GJA3/p.T148I突变蛋白的C端的α-螺旋结构缺失。构建质粒的模板来源于人类的GJA3序列,在插入EGFP和Flag等序列后,成功构建了pEGFP-N1-Cx46-WT、pEGFP-N1-Cx46-T148I、pEGFP-N1-Cx46-G143R、pSin-Cx46/Flag-WT和pSin-Cx46/Flag-T148I等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于后续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结论:在该家系中发现了先天性白内障新的致病突变位点GJA3/p.T148I,致病性预测、疏水性评价和同源建模等分析结果均提示该突变有致病性。以GJA3野生型序列为模板,成功构建了细胞表达的质粒用以进一步分析该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
  第三部分 GJA3/p.T148I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将成功构建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入HLEC和HEK-293细胞内,分析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量和缝隙连接通道功能的改变,研究GJA3/p.T148I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将pEGFP-N1-Cx46-WT、pEGFP-N1-Cx46-T148I、pSin-Cx46/Flag-WT、pSin-Cx46/Flag-T148I和pEGFP-N1-Cx46-G143R等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HLEC和HEK-293后,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和Cx46缝隙连接通道的形成。构建HEK-293稳转细胞系,用于检测缝隙连接半通道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并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2O2诱导HLEC细胞和HEK-293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氧化损伤,应用AnnexinV-FITC/PI研究细胞凋亡,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
  结果:GJA3/p.T148I能影响Cx46蛋白的细胞内定位,使其在胞内异常聚集,并且可以显著增加Cx46蛋白表达,但Cx43的表达量并未受到影响。GJA3/p.T148I可以形成缝隙连接通道,但其减弱了Cx46的缝隙连接半通道功能,且加速了细胞增殖活性。氧化损伤可以诱导HLEC的GJA3基因表达下调,并且GJA3/p.T148I突变不仅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和减弱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而且可以导致MAPK通路在细胞中出现异常表达。
  结论:在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中,GJA3/p.T148I突变不仅可以导致Cx46蛋白高表达并异常聚集于胞内,也可以减弱Cx46的通道功能、加速细胞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和减弱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等途径,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GJA3/p.T148I新致病突变的发现,不仅扩充了该基因致病位点的突变图谱和发病机制,也进一步证实了缝隙连接通道蛋白功能改变和细胞凋亡参与先天性白内障致病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于内皮损伤和内皮下脂蛋白滞留引发的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在血流紊乱部位动脉损伤最为严重,是导致心肌梗塞、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AS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导致AS的发生,除此之外,机体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也被认为是导
目的: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是一种罕见的难治性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生理性修复术以及解剖学矫治都有着较高的近远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小样本的研究报导各不一致。本荟萃分析旨在通过现有的临床证据,评价不同外科治疗策略治疗ccTGA的中远期预后。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三大数据库,按照严格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的PML-RARα融合基因分子检测可以证实基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或凝血障碍筛查对APL的假定诊断。同时,使用RT-qPCR连续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可以监测最小残留病(MRD),用于记录白血病负担并最终确认分子缓解。基于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物的RT-qP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系细胞的免疫表型异常,探讨流式细胞学(两个积分系统)对于MDS诊断和预后的作用。  方法:盲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8月以血细胞减少起病的病例,均以相同抗体模板标记骨髓细胞表丽抗原、相同实验条件获取流式数据,并以相同标准分析骨髓各系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其中最终确诊MDS的为226例,统计病例的流式免疫表型特点、染色体核型、血常规结果,以其他非MD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所占比率约为1%。TC的病理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及髓样癌。但近年来TC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近30年以来,TC发病率已经升高接近3倍,2015年中国新发TC发病率达到90例/10万人,并且晚期难治性TC患者数量亦呈现逐年增多趋势。  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及大气污染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出逐年加速上升趋势。在2017年第十四次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郝捷院士代表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肿瘤的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位居首位,女性中位居第二位,肺癌死亡率男、女性均居首位,占前7位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1.68%,而且四十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男、女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年
学位
背景:耳聋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为1-3‰;我国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出生,其中大部分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聋病因复杂,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60%的耳聋患者为遗传因素所致。遗传性耳聋中,70%为非综合征型耳聋,30%为综合征型耳聋。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基因很多、突变
目的:  针对我国心脏瓣膜病人的特点,应用自制量表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其生存质量情况,对比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不同和术后变化的趋势,为临床治疗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病例和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在我院心胸外科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83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专用量表QOLQ-MVR(quality of life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ms,HR-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新的HR-HPV DNA检测技术和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提高了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是,HR-HPV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ade squamousinte
学位
目的:本文将介绍并探讨应用“AO”锁定钢板(LISS接骨板)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手术技巧与体会。  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AO”锁定钢板(LISS-DF型)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提倡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38例病人随访5个月~13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病例均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