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母亲产后抑郁症状一般状况,探讨母亲产后抑郁症状对三月龄和六月龄婴儿睡眠状况、社会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12月到安徽萧县13所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三月龄和六月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婴儿母亲,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调查母亲的抑郁状况,用婴儿社会性反应问卷(Infant Sociality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ISPQ)调查婴儿的社会性反应,同时对婴儿的睡眠状况:婴儿入睡时间、晚上睡觉时间、夜醒次数、白天睡觉次数和母亲对孩子睡眠的评判进行调查,并且对婴儿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母亲孕前、孕期及产后的情况和父亲的学历、吸烟、饮酒情况以及婴儿的出生及现在情况也进行调查。问卷由母亲现场填写,当场收回。根据产妇的 EPDS得分,将EPDS<13分的归为非抑郁组,≥13的归为抑郁组。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为97.1%。三月龄婴儿有效问卷为456份,非抑郁组有341人,抑郁组有115人;六月龄有效问卷为515份,非抑郁组305人,抑郁组210人。 结果:1.关于三月龄婴儿,共有456对母亲及其孩子纳入研究,其中非抑郁组产妇341人(74.78%),抑郁组产妇115人(25.22%)。抑郁组的母亲更多地认为自己孩子的睡眠存在问题,抑郁组中有10.5%的母亲认为自己孩子的睡眠是很严重的问题,44.7%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睡眠是很小的问题,44.7%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睡眠根本不是问题;而非抑郁组中仅有3.0%和31.4%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睡眠分别是很严重的问题和很小的问题,65.7%的母亲认为自己孩子的睡眠不是问题,χ2=20.613,P=0.000。三月龄婴儿的社会性反应得分在非抑郁组(18.94±3.23)与抑郁组(18.50±3.02)中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t=1.293,P=0.197)。研究中没有发现母亲产后抑郁症状与孩子的入睡时间、晚上睡觉时间、夜醒次数和白天睡觉次数有显著性关联。由于三月龄婴儿的父亲在母亲怀孕前的饮酒史在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研究对其做了分层分析,结果仍然是只有母亲对婴儿睡眠的评判在非抑郁组与抑郁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关于六月龄婴儿,共有515对产妇及其孩子纳入研究,非抑郁组有305人(59.22%),抑郁组产妇210人(40.78%)。抑郁组的母亲更多地认为自己孩子的睡眠存在问题,抑郁组中有11.2%和40.9%的母亲认为自己孩子的睡眠分别是很严重的问题和很小的问题,非抑郁组中这一比例分别是5.3%、31.6%,χ2=22.335,P=0.000。非抑郁组(24.87±4.13)六月龄婴儿的社会性反应得分高于抑郁组(23.88±3.56),并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2.750,P=0.006)。由于六月龄婴儿的父亲在母亲怀孕前的饮酒史在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研究对其做了分层分析,结果依然是抑郁组的母亲更多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睡眠方面存在问题,产后抑郁对六月龄婴儿的社会性反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 结论:产后抑郁与婴儿的睡眠状况具有相关关系,其对婴儿的社会性反应也可能具有不良影响。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孕产妇的保健和婴儿健康的检测,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