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吉斯·托瑞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ЧингизТорекуловичАйтматов)是原苏联吉尔吉斯族知名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不仅多次荣获苏联国内最高文学奖—列宁文学奖,还接连斩获意大利“橄榄枝”奖,德国“吕克特”奖,奥地利国家文学奖等重大奖项。艾特玛托夫以不为人察觉的细节建构主人公形象,以超前的洞察力、敏锐的观察力窥探生活,沉思未来。其传世之作《断头台》堪称生态警示录的典范。在《断头台》中,他将生态思想、末世论、宗教信仰、现世探索、宗教救赎等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以母狼阿克巴拉为代表的自然世界、以阿夫季为代表的宗教世界、以波士顿为代表的世俗世界。以阿克巴拉的母性信仰作为联结点,将宗教信仰、世俗信仰两大并行主题联结在一起,通过描绘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世俗世界三大世界信仰的破灭,展现出令人心痛的末世图景。选题意义: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艾特玛托夫的创作特点。《断头台》是一部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文学杰作,作品提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将生态思想与宗教精神结合在一起,被誉为生态警示录。本文从信仰和救赎角度解读艾特玛托夫的道德意识,将文学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俄罗斯其他生态文学作家也有借鉴意义。选题目的:1)对艾特玛托夫小说进行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重点放在艾特玛托夫小说的生态思想、小说的悲剧性、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究,精神层面的研究较少;2)分别研究《断头台》中自然世界、精神世界、现实世界三个世界的主人公,探讨作者倡导的救赎之路。3)从信仰和救赎角度解析艾特玛托夫的生态末世论思想及宗教哲学探索。本论文从信仰与救赎角度出发,通过解析生态末世论作品《断头台》,探索作品中体现的信仰意识与救赎行动。论文结构如下:1)前言;2)正文(四章);3)结束语;4)参考文献;5)致谢。引言部分概述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立了研究对象、研究客体,阐述了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理论创新等相关问题。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俄罗斯文学中的生态末世论思想》由两小节组成,第一小节回顾俄罗斯生态文学的产生、发展以及生态末世论出现的历史。第二小节简要介绍生态末世论思想在俄罗斯的发展以及艾特玛托夫笔下的生态末世论作品。第二章《<断头台>中的三种信仰》由三小节组成。第一小节分析宗教世界主人公阿夫季的信仰:由信仰当代上帝发展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第二小节分析世俗世界主人公波士顿的信仰:在内忧外患巨大压力下,他不顾非难与指责,毅然决然倡导推行改革,支撑他和妻子苦难生活的惟一信仰是他们钟爱的小儿子。第三小节,分析自然世界母狼阿克巴拉的信仰,母狼因其母性信仰而成为信仰联结的支点,成为宗教世界信仰与世俗世界信仰联结的纽带。第三章《末世图景—信仰的崩塌》由三小节组成。第一小节探讨宗教世界主人公阿夫季信仰的崩塌,他所倡导的忏悔赎罪的理念并未影响人们的实际行动,自己反而成为殉难者。第二小节讨论世俗世界主人公波士顿信仰的崩塌,他所推举的改革迟迟没有实现,却痛失生活的信仰—钟爱的小儿子,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第三小节阐述自然世界主人公母狼阿克巴拉信仰的崩塌,她一次次生产,一次次痛失爱子,最后又失去丈夫,导致生活的信仰完全破灭,开始报复人类。第四章《善的呼吁—救赎之路》由四小节组成。第一小节探讨弥赛亚意识的启蒙、发展及其对艾特玛托夫的影响。第二小节阐述宗教世界的代表阿夫季的宗教救赎探索:阿夫季先后两次到莫云库梅荒原,救赎精神失落的“恶人们”,最后以自己的生命为其信仰殉葬。第三小节论述世俗世界主人公波士顿代表的救赎:波士顿为挽救因循守旧的人们,数次倡导改革,救赎未果,最后走向以恶抗恶的道路。第四小节点出救赎主旨:虽然救赎是场悲剧的旅程,救赎的主人公全部受难,但其精神感染了列昂卡,救赎微光尚存。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得出以下结论。艾特玛托夫在《断头台》中塑造了三个为了信仰牺牲生命的正面形象,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等错综繁杂的庞大关系网容纳在小部头的作品之中,足见艾特玛托夫的天才创作力。艾特玛托夫以犀利的笔触直击苏联自然生态崩坏,精神生态飘摇无根的社会现状。艾特玛托夫将其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对“固守家园”的殷切期盼诉诸于《断头台》这部作品。渴望凭借救赎主人公的实际行动,重拾信仰,重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人性之光普照的精神家园,实现自然世界、世俗世界、精神世界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