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施人工流产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对受术者或再次妊娠时对母婴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除了要承受早孕反应、人工流产带来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外,还要承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禁忌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身心创伤,将会长期威胁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家庭和生育,严重的甚至有社会危害。本文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预约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30岁以下并自愿配合的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每套问卷包含5份专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及人口学信息若干,共回收有效问卷81套,包括已婚者38套,未婚者43套。并对其中7位配合度较高的未婚女性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精神医学的角度,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并提出了干预与预防的策略。t检验结果显示:未婚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别为(48.79±7.81)和(50.91±8.84),显著高于已婚组的(40.70±9.23)和(41.54±10.54)(p<0.01),可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结合受访者访谈资料,从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的角度梳理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同时,分析指出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在人口学信息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的各维度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焦虑或抑郁水平(SAS或SDS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情绪相关性显著的多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给出了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的神经质、内-外归因倾向、年龄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焦虑水平影响最为显著,标准回归系数为0.477、0.315、-0.273;人格的神经质和年龄对抑郁水平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613和-0.269。此外,人格的谨慎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对客观社会支持影响最大。可见,人格与社会因素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重要关联因素。建议从围术期心理干预、归因干预、人格培养,以及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几个方面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干预,以缓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不良情绪。并呼吁从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期望能够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各系统的共同努力来预防未婚先孕,从根本上缓解未婚人工流产这一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