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谷的储存稳定性较差,储存形式多种多样,储粮管理难度大。我国稻谷的主产区和储备区多数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虽非稻谷主产区,仍有一定规模的稻谷种植和储存,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课题是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山东省内,通过实仓实验,对几种不同仓型、不同储存温度和不同产地的稻谷在储存期间进行质量指标的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稻谷在山东省乃至广大北方地区的适宜储存方式,为提高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稻谷的储存品质稳定性和科学储粮提供参考。在各类型的稻谷实仓储存过程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含量、品尝评分值、黄粒米含量和脂肪酸值等指标的变化较为显著,杂质含量、谷外糙米含量、色泽、气味等指标基本不变。各仓型条件、储存温度和产地的稻谷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高大平房仓、平房仓和苏式仓的稻谷实仓储存比较研究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品质的劣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高大平房仓劣变程度相对较小,平房仓次之,苏式仓最为明显。在储存过程中,高大平房仓储存稻谷的出糙率降幅为2.1%,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0.7%和1.6%;整精米率降幅为3.4%,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1.9%和3.0%;水分含量降幅为16.3%,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5.1%和8.4%;品尝评分值降幅为8.4%,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3.4%和8.3%;黄粒米含量增幅为83.3%,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16.7%和83.4%;脂肪酸值增幅为40.3%,分别比平房仓和苏式仓低10.5%和21.9%。常温储存、标准常温储存和准低温储存的稻谷实仓储存比较研究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品质的劣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准低温储存劣变程度最小,标准常温储存次之,常温储存最为明显。准低温储存过程中,稻谷出糙率降幅2.1%,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1.2%和3.0%;整精米率降幅为2.4%,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1.5%和4.2%;水分含量降幅为9.7%,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2.9%和14.4%;品尝评分值降幅为8.2%,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2.5%和8.3%;黄粒米含量增幅为50%,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7.1%和50.0%;脂肪酸值增幅为30.2%,分别比标准常温储存和常温储存低13.5%和31.7%。辽宁省产稻谷、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的实仓储存比较研究中,辽宁省产稻谷的储存稳定性要优于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江苏省产稻谷的储存稳定性在三者中最差。三种产地稻谷在储存过程中质量变化差异较为明显的指标为出糙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辽宁省产稻谷在储存过程中,出糙率降幅为2.4%,分别比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低0.8%和2.1%;整精米率降幅为3.7%,分别比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低1.1%和1.5%;脂肪酸值的增幅为11.8%,分别比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低2.7%和6.8%;品尝评分值的降幅为6.0%,分别比山东省产稻谷和江苏省产稻谷低2.6%和5.4%。在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区的稻谷储备中,要综合考虑稻谷品种、产地、入库水分含量、初始品质情况和储存期长短等因素,合理选择稻谷的储存方式。建议在夏季温度较高地区,尽可能的采用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储存的方式对稻谷进行储存;在入库过程中,严把入库水分关,将稻谷水分含量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并在入库过程中过筛清杂,多点入粮,防止出现杂质聚集的现象;在缺乏有效控温措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选择高大平房仓进行稻谷的储存,做好仓房的隔热改造,守好入库质量关、做好稻谷的清杂处理工作和秋冬季节的通风降温,缩短轮换周期;对于轮换周期较长的江苏省产稻谷和入库品质较差的稻谷要避免使用苏氏仓、避免采用常温储存的方式。在进行稻谷的实仓储存过程中,要结合天气情况和粮情检查结果,适时采取科技储粮措施,尽可能的延缓稻谷的品质劣变、降低储粮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