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兰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elif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已成为我国雾霾治理的短板,鉴于雾霾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对该地区的雾霾污染研究具有较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选取黄河流域6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随机森林等方法,对雾霾污染的时空演进、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雾霾浓度按下游、中游、上游的顺序逐级递减,考察期内雾霾浓度整体下降趋势明显,其中下游地区下降幅度较大,上游地区在考察后期雾霾浓度有上升趋势;流域整体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但分化趋势在减弱;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关系,集聚特征明显,“高-高”型集聚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低-低”型集聚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省份。雾霾污染区域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与基期相比,考察期末总体基尼系数降幅达14.26%,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而上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小;就变化趋势而言,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而上游地区区域差异则呈缩小趋势。雾霾污染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靠前的6个因素依次是人口密度、年均气温、人口规模、产业集聚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演进趋势方面,考察后期经济规模、财政支出、人均GDP等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因素对雾霾浓度的影响显著增加,而能源消耗强度、产业集聚水平等反应黄河流域工业化程度的指标的影响力在下降;作用机理方面,人口集聚、能源消耗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等情况都将加剧雾霾污染问题。
其他文献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也得以稳步增长。而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日益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而“双碳”目标的提出则为我国粮食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提供了内生动力,粮食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作物,不仅具有碳源属性,更是具有强大的碳汇属性。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面源污染、提升粮食生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日益增强,快速成为了当今最为广泛、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经济形态。本文通过界定、分离与合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数字化和非数字化部分,编制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中国省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关联特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类为基础,研究
学位
现如今经济增长更侧重提高质量、降低污染、增加效率,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智能制造为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方向。装备制造业行业门类繁多,各子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融合方式不同,如何准确的进行把握,分步骤、分行业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新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已有文献分析研究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内涵、相关理
学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快速更新与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2016年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建设数字乡村、数字中国。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众多,2022年发布《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江西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有着夯实的基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精
学位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之一,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战略部署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对立、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关系日益紧密,但目前我国的城乡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在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中共中央强调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学位
西北地区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做好西北地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是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战略举措。因此,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测度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及驱动因素,对于该地区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平稳过渡、构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在整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农村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学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金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的发展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依存、共同繁荣。同时,经济发展是就业增长的基础,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重要途径,有必要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之间的联系。推动金融发展支持就业。在此宏观经济形势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值得做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基于1997~2020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
学位
我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前阶段,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且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跃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发展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目前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城镇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金融发展可
学位
在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中,碳金融发展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对日常生活生产模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碳金融作为全球公认的解决全球变暖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发展必定会给经济社会生产带来新鲜活力。由于碳金融发展与低碳、绿色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必然会改变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阐述碳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学位
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如何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助力解决相关问题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得益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海量的人类活动数据得以保存,形成结构多样的多源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与空间统计分析,挖掘多源大数据中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手段。将城市遥感影像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