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下半叶,大众文化成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最汹涌澎湃的一股潮流,它从发达的西方国家涌起,迅速蔓延于全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中国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的9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 如今,在城市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的中国,大众文化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每一个城市人的生活中,并不断地由城市辐射到周边的中小城镇,进而影响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国农村。这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中国的广大乡村,甚至一些小城镇还谈不上城市化、工业化,但大众文化在这些地方也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在传播和扩散。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高度政治化给广大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对各种政治理论的宣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而关注现世生活,重视情绪宣泄,注重文本的表层娱乐的大众文化一出现,对广大中国人来说,无疑起到了宣泄情绪、调剂精神、丰富生活、平衡心态的作用。中国民众对大众文化的接受、认可表明中国文化进入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这一来势凶猛的大众文化潮流在令中国广大民众欣喜若狂的同时,却引起了知识界的思索。他们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界定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综合部分研究者的意见将中国大众文化界定为:中国当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以赢利为出发点,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都市消费大众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模式化的消费性、娱乐性的文化形态。 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而揭示它在经济、科技、生活三种状态下呈现出来的后现代表征,并对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难题做了简要的论述,指出了对其进行人文提升和审美认识的途径。本文分三个部分,以第一部分为全文的重点。在第一部分里,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的论述被分成三个方面:一、大众文化是一种经济型的消费文化,它以赢利为出发点,具有商品性、解构性,呈现出反权威、反主体性的后现代表征;二、大众文化是一种科技型的模式文化,它以大众传媒为手段,具有复制性、霸权性,呈现出非中心性、多元共生性的后现代表征;三、大众文化是一种生活型的感性文化,它以城市大众为主要对象,具有娱乐性、日常性,呈现出非深度性、平面性的后现代表征。论文还对时尚书刊、电视、互联<WP=4>网、卡拉OK、广告、时装等几种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了专门的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第二部分论及大众文化在中国的阐释焦虑,先是简要列举了研究者的不同态度,然后谈到了大众文化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带来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第三部分指出对中国大众文化进行人文与审美提升的途径。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的揭示,让人们对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改变消除其消极的一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