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极危种大花黄牡丹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种子生物学、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变温层积和激素处理解除种子休眠,并通过生物抑制物测试、胚培养、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研究种子休眠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花黄牡丹迁地保护过程中种子繁殖的技术难题,并初步探讨了大花黄牡丹致濒因素与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1.大花黄牡丹种子饱实度高,活力强,种皮较坚硬,但不存在吸水障碍,干燥条件下易因失水而丧失活力。迁地保护冷室中盆播18个月方可出苗,出苗率约4%;变温层积实验表明该种具有典型的下胚轴休眠和上胚轴生长抑制。
2.胚组织培养表明:带胚乳和种皮的胚不能萌发,剥除种皮和胚乳后,胚根可萌发,胚芽不生长,GA3处理上胚轴可促进生长,说明种皮和胚乳是导致大花黄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关键因素,而上胚轴生长抑制与胚本身关系更密切。
3.抑制物质提取实验表明:大花黄牡丹种子胚乳、种皮、胚等各部位的浸提液均存在抑制小白菜种子萌发的物质,且抑制作用依次增强,说明胚乳和胚是其下胚轴休眠的主要原因。经过暖层积(15℃/90 d)种子(未解除上胚轴生长抑制)的胚根、子叶、胚轴浸提液对小白菜和已解除休眠的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依次减弱,说明种胚本身的抑制物质是导致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
4.变温层积处理和外源激素实验表明:新鲜种子采收后15℃暖层积3个月生根率可达85%,下胚轴休眠解除对温度要求严格,高于或低于15℃及变温条件均不利于下胚轴萌发;暖层积90d、根长大于6 cm种子再经过60~80 d/5℃冷层积,即可有效解除大花黄牡丹种子上胚轴的生长抑制,出芽率达80%,最终出苗率68%。不同浓度GA3及不同处理时间促进上胚轴伸长实验结果显示,GA3400 mg/L浸种根长大于1.5 cm的种子2 h,出芽率可达100%,可以完全解除上胚轴的生长抑制作用。
5.休眠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说明,初始状态脱落酸含量高是导致大花黄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上胚轴生长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上胚轴抑制与子叶、下胚轴和根的脱落酸含量密切相关;同时认为种子各部位初始生长素含量水平低是导致其休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变温层积过程中胚各部位脱落酸含量的急剧下降和生长素的迅速升高是解除休眠的关键;同时发现赤霉素在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外源GA3能够有效地打破上胚轴的深度休眠。玉米素核苷在休眠与萌发进程中变化趋势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相似,说明其对种子胚根和上胚轴的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