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作为广西的特色植物,已有3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成熟果实及提取物不仅高甜、低热量,还具有明显降血糖的作用,可被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作为代糖品食用。罗汉果果实生长过程中,因受后期低温影响尚有大量未能自然成熟的果实,这部分果实的生物活性极少有人研究。此外,基于共生理论,罗汉果内生真菌可能具有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并且内生真菌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资源,可通过发酵生产活性物质,具有再生周期短、资源易获取、不受季节限制、低成本和无污染等优点。因此,通过对成熟与未成熟罗汉果提取物及主要单体成分的降血糖、抗炎活性等对比研究,以及罗汉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部分真菌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研究,为开发利用未成熟罗汉果及其内生真菌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罗汉果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初步分离罗汉果提取物,再运用新型技术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乙醇(1:3:4:0.5,v/v/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60 r/min,流速为2.5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的条件下,通过三次循环,制备获得纯度高达94.72%的罗汉果苷Ⅴ。2、从罗汉果健康雌株和雄株不同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50株内生真菌,包括罗汉果雌株中的内生真菌96株和罗汉果雄株中的内生真菌54株。其中,12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9个属,均归属为子囊菌门,包含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其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真菌包含3科、3属;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包含6科、6属。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罗汉果雌、雄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及分离率的变化规律均不相同,雌株中以根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叶片中的最低;而在雄株中以叶片中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根中的最低。另外,不同菌株在雌、雄两种植株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均不同,结合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对罗汉果雌株和雄株,以及同一植株中的不同组织均具有偏好性。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在0.11-0.69的范围,其中雌株根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这是首次系统分离和鉴定了罗汉果雌雄植株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3、罗汉果成熟果和未成熟果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活性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IC50值分别为12.88 mg/mL和5.57 mg/mL。结果表明罗汉果未成熟果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罗汉果成熟果提取物。4、罗汉果内生真菌提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普遍较高,IC50在2.08-16.27mg/mL范围;罗汉果成熟果和未成熟果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10.95 mg/mL和19.45 mg/mL;两种罗汉果单体V和ⅡE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较差,IC50分别为62.02 mg/mL和378.59 mg/mL。结果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提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最佳,其次为罗汉果提取物,而两种罗汉果单体(Ⅴ和ⅡE)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最差。5、罗汉果提取物及苷单体对巨噬细胞(RAW 246.7)的毒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浓度相同时,罗汉果成熟果提取物的毒性大于未成熟果提取物的毒性,苷Ⅴ的毒性大于苷ⅡE的毒性。罗汉果提取物及单体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46.7)释放NO含量在23.4564.81μmol/L之间,其中罗汉果未成熟果提取物处理浓度为0.63μg/mL时,促进NO释放量最小,为23.45μmol/L。研究表明未成熟罗汉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且细胞毒性较低。6、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罗汉果未成熟果提取物对II型糖尿病小鼠长期降糖效果均较好,连续用药至第29天时,II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分别降至8.26±4.76 mmol/L和7.41±2.63 mmol/L,与正常组血糖值(8.30±4.66 mmol/L)相当。本文的研究为未成熟罗汉果及罗汉果内生真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罗汉果在抗糖尿病药物及其保健功能方面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