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碑接受史论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清代“碑学”1的综合研究,多从时代因素和经典碑学理论入手,结合经典碑派书家的个案,论述较为宏观。本文试图通过大量清人对北碑2的评价和取法实践,从接受学的效果史、阐释史和影响史方法入手,分期考察清人对北碑的态度、认识、实践规模和创作取向,初步整理“碑学”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脉络。第一章主要论述在清初的“尚妍”书风和雅正的文字视角下,清初文人认为北碑风格丑恶、刻露,加上别字、篆隶杂糅现象的影响,对北碑总体上比较冷淡。但同时,清初文人对北碑字体、书体、风格的正面认识也开始产生,一些北碑被认为具有“古意”,一些北碑因“生动”、“耸拔”并契合了帖学的审美观而受到取法。第二章从文字学入手,讲述乾嘉学者对北碑中别字、篆隶杂糅现象的态度转变,而赵体、唐碑并行的书坛风气,使更多的北碑能够契合此时的审美观。此外,邓石如、刘墉的北碑实践,阮元的两《论》也为碑学的新局面埋下了伏笔。第三章从对北碑的褒贬两种态度入手,描述了唐碑盛行之下北碑的缓慢发展,然后分析两批人对北碑的阐释和创作取向:以包世臣为首的写行书者认为北碑“跌宕”,并在取法实践上追求“骨势”;写唐楷者则欣赏并追求其“遒厚”。另外,兼涉篆隶书者如何绍基、陈介祺还从中发现了篆隶书体的笔法。第四章从对北碑字体的阐释入手,反映了崇碑贬帖和碑帖合流的两种态度;其次描述了取法北碑书人的规模扩展。在关注的北碑上,最初是龙门诸品受到推崇,随后新奇造像也备受取法,《郑文公碑》则渐渐受到重视,在光绪中期后和《张猛龙碑》同样广受瞩目。通过分析以上碑刻,可以看出同光文人对北碑风格的重视从古拙、方重向新奇、流动转变。在取法实践上,同光书人深入吸收北碑之用笔、结体,使作品面貌更加多样。本文的研究发现:1.以往碑学研究未受重视的清初、乾嘉时期,存在着一些具体的接受情况,它们对后来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2.阮元之前对北碑已经有一个认识基础,阮元之后北碑也没有迅速发展,不能片面强调阮元之影响。3.在包世臣及弟子取法北碑的同时,也有其他人对北碑的评价和取法。4.对前人所认为的“咸同时期”为北碑期的说明,认为应该具体分析,理由如下:一、同治初年,学者才开始从书体上普遍认同北碑的地位;二、多数碑学名家在此时才开始取法北碑;三、同光之交,众多官员才参与取法北碑。故笔者认为同治之后碑学才较为强盛。5.清人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北碑均不同,审美观念也不断变化。
其他文献
介绍了裂解同时衍生化和直接裂解-质谱等分析裂解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分析裂解技术在高分子表征、热分解机理、高分子加工等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The technologies of simultan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但须以准确的分期与释读为前提。西周中期的(矢廾)季鼎、扬簋等金文资料中的“司寇”并非官称,有周一代始终有司法官吏“
目的:分析海南省农村卫生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效果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7个县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64名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满意度
心悸的临床特点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呈阵发性,多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饱餐、寒冷而发作。其病机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本为气血亏虚,阴阳不足或失调,其标是血
一直以来,政策性银行都是作为商业性银行的重要补充,在促进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扶持农业发展等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考
目的:探讨OPG-/-对不同年龄段小鼠肝糖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OPG-/-和同窝WT小鼠共120只,随机分为普食OPG基因敲除组(SD-OPG-/-组,n=30),普食野生型组(SD-WT组,n=30),高
21世纪世界发展迅速,各国科技和社会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演变的越来越激烈,对于工程建设领域,也变的复杂
作为人类表达情感和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甚至可以说,语言自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尽管语言的不同,给人类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不小的障碍,但是正是因为语言
隧道监测的标准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监测,测量内容繁多,数据统计复杂,很多情况下隧道内的监测环境十分艰难。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达到理想要求,尤其在隧道竣工运
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中国古代人身权利保障原则的新仁学思考杜钢建在人身自由保障的理论原则中,无罪推定和罪行法定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衍生性的原则。从此二项原则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