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生长、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按重量7∶3的比例组成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来替代鱼粉。替代比例设置为0%、20%、30%、40%、50%和60%。并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30、D40、D50和D60),初始试验青鱼幼鱼平均体重为(5.05±0.02)g,将其随机分在18个500L内循环试验缸中。试验共设置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5尾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生长、青鱼全鱼肌肉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D20和D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复合动植物蛋白源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青鱼幼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D20和D30组的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比例大于40%时,全鱼的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肌肉粗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没有影响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经济效益。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可替代30%的鱼粉而不降低青鱼的生长性能。
2、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肌肉脂肪酸、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各处理组肌肉总饱和脂肪酸(SFA)和n-6PUF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20处理组C20:5n-3、C22:6n-3、PUFA和n-3PUF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更高的替代比例则会降低以上几种脂肪酸的含量。D40、D50和D60组的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GP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于30%的替代比例会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呈现下降的趋势。低于50%的替代比例不会改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肝脏细胞中脂肪逐渐增加。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可替代20%-30%的鱼粉而不影响青鱼的鱼肉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
3、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D50组的肠直径/绒毛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D20、D30组胰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水平的上升,脂肪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没有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各组门水平上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组成。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会提高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在肠道中的丰度。对照组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
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最高可以替代青鱼幼鱼饲料中30%的鱼粉。
1、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生长、青鱼全鱼肌肉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D20和D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复合动植物蛋白源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青鱼幼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D20和D30组的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比例大于40%时,全鱼的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肌肉粗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没有影响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经济效益。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可替代30%的鱼粉而不降低青鱼的生长性能。
2、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肌肉脂肪酸、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各处理组肌肉总饱和脂肪酸(SFA)和n-6PUF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20处理组C20:5n-3、C22:6n-3、PUFA和n-3PUF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更高的替代比例则会降低以上几种脂肪酸的含量。D40、D50和D60组的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GP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于30%的替代比例会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呈现下降的趋势。低于50%的替代比例不会改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肝脏细胞中脂肪逐渐增加。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可替代20%-30%的鱼粉而不影响青鱼的鱼肉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
3、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D50组的肠直径/绒毛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D20、D30组胰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水平的上升,脂肪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没有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各组门水平上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组成。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会提高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在肠道中的丰度。对照组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
综合上述指标,复合动植物蛋白源最高可以替代青鱼幼鱼饲料中30%的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