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2002年在海南首次发现,随后迅速扩散,给海南的椰子等棕榈植物产业及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为了控制椰心叶甲在海南的蔓延、危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从台湾省引进了椰心叶甲的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rière)。本文在温度25±1℃,RH为75±5%,光周期L:D=12:12条件的人工气候箱内,用10%(V/V)蜂蜜水等作为营养物进行饲养,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成虫等各虫态的外部形态特征,成蜂的羽化、交尾、取食、产卵、繁殖、趋光性和趋化性等行为习性以及不同营养物对啮小蜂成虫寄生、怀卵量和寄生后出蜂量的影响等。本文还研究了椰心叶甲啮小蜂对非靶标昆虫的寄生和田间对椰心叶甲的寄生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椰心叶甲的5龄幼虫、预蛹和1-5各日龄蛹,优先选择蛹寄生。对于各日龄蛹,2、3日龄蛹的寄生率、选择系数明显高于其他日龄的蛹。被寄生的椰心叶甲5龄幼虫或蛹在第4d后即死亡,以后渐渐变成僵尸状。椰心叶甲啮小蜂寄主专一性强,对其他有益昆虫安全。
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长发育属完全变态,其卵、幼虫及蛹均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直至羽化后成虫才从寄主内爬出。羽化出的啮小蜂成蜂需补充营养,然后交配、寻找寄主和产卵。成蜂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化性。
不同虫态和不同日龄寄主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寄生3日龄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发育历期较为一致,出蜂较为整齐。寄生2、3日龄蛹的出蜂总量也显著大于其他各日龄蛹和5龄幼虫。啮小蜂后代雌蜂数量所占的比率略高于雄蜂,其中预蛹最高。
在温度25±1℃,RH为75±5%,光周期L:D=12:12条件下,椰心叶甲啮小蜂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为卵期1.5d,幼虫期6.5d,蛹期12d。另外补充10%(V/V)的蔗糖、葡萄糖等营养均可延长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寿命,平均为10d左右,最长可达14d。三种营养对成蜂寿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只有无菌清水时啮小蜂成蜂能活5d,无任何营养补充时能活3.5d。不同营养源皆能提高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怀卵量,10%(V/V)的蜂蜜、蔗糖作为营养时成蜂的怀卵量最高,每雌怀卵量平均35粒。
椰心叶甲啮小蜂雌蜂在未经交配情况下能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蜂,表现为孤雌产雄生殖。用10%(V/V)蜂蜜水饲养时,孤雌生殖能力较强,寄生率达74.7%,无营养补充时,寄生率只有11.3%,后代也均为雄蜂。
椰心叶甲啮小蜂释放到田间30d,60d,90d,120d后,每株椰子树平均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3.98%、43.90%、66.67%和70.73%。总寄生率30d后为53.62%,60d后为37.09%;平均株寄生率30d后为31.51%,60d后为34.53%。
本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大量饲养繁殖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进行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