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旅游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是6.17亿美元,全球排名为第34位;2002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03.85亿美元,全球排名为第5位,2005年这一数据为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2%。在旅游业飞速发展时代,城市旅游作用更加突出,城市旅游开发已日益成为投资者和政策决策者们的关注热点。实际上,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就占了广东全省的82%。2005年,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全国28个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例为64.06%。在西部,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然而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又较弱。对于成都城市旅游的研究,学者们往往关注于乡村旅游、熊猫资源、古蜀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没有从与其它城市对比的角度来研究成都旅游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如果提高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论文分为五章,正文部分有4万多字。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目的,前人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本文的写作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相关的统计资料,建立一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模式;第二,运用该模式客观地评价成都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中城市旅游业的竞争力;第三,通过各个城市的对比分析,找准成都发展旅游的优点,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为成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议。接着文章从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得到的结论为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较少,国外注重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服务管理理论、信息技术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和定性研究,而国内研究主要是借鉴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出现的问题在于:第一,构建指标体系时理论依据不足,各指标的取舍随意性较大;第二,部分指标难以从公开出版物获取;第三,样本城市远少于指标个数,造成统计分析结果不够稳定;第四,研究方法过分依赖于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对于因子分析等客观赋权法运用较少;最后,研究方法存在非此即彼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应该结合起来才能够全面分析。研究思路方面,摘要全文即可反映,在此不再累述。第二章研究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质。本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旅游概念的界定,城市旅游、旅游城市、都市旅游等相关概念的辨析,城市旅游自身的特点对研究方法的影响,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在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城市旅游业边界界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而提出来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意义,最后根据需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样本城市。研究目的不同,概念的界定就会有差别。本文认为城市旅游是指发生在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各种旅游活动、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其资源或产品的动态性、吸引的整体性、产品的多元性、发展的依赖性等特点决定了仅用统计学中定量分析方法是不够的,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研究方法应该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而城市旅游业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行业,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根据需要按照《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统计的城市旅游业各部门或企业来划分,界定城市旅游业主要包括旅游社、旅馆业、景区、旅游车船公司。在相关概念明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特点主要是比较性、动态性、相对性和非替代竞争性,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与其它城市对比,找出目标城市的差距,弥补不足,发挥长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本文的定量研究过程,第五章主要是定性分析过程并结合定量研究相关结论提出了成都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路。第三章主要是在研究了相关的竞争力理论和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本文的评价模型。基础理论包括国家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国家竞争力理论的功能在于揭示了竞争资产和竞争过程的关系,现期竞争资产只是过去竞争的结果,只能代表过去的发展业绩,因此对于竞争力的评价模型还要注意对竞争潜力的评价以刻画过程竞争力。比较优势涉及到旅游目的地本身的旅游资源,而竞争优势涉及了该目的地是如何长期以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随着青岛、上海、大连、深圳等旅游资源匮乏城市的旅游业取得了优异成绩,竞争优势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模型的建立缺乏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全面的认识,某些模型虽然因素较为全面,但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各因素得出缺乏分析框架,各因素之间关系不明。本文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主要从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城市旅游生产要素、城市旅游发展支持性条件、城市旅游区域经济条件这四个方面进行。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产业总体状况、核心企业状况,城市旅游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旅游资源、政策和资本资源,城市旅游发展支持性条件包括交通、水、电、气、通信、文卫、绿化环境、相关行业,城市旅游区域经济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市场规模。第四章主要是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国内对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本文选择了客观赋权中的因子分析法,可以更具体的得到影响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的各个具体的指标。最后分析结论主要为:第一,沿海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城市排名靠前,经济发达而资源缺乏的城市排名较稍次,西部的成都、重庆排名处于中间地段,而东北的哈尔滨和长春排名最后;第二,对于综合测评,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城市旅游支持性条件和城市旅游经济性条件三者所占比重达到82%。这说明如何有效创造和利用旅游资源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第三,深入分析,规模质量因子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城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好坏最终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旅游业整体规模的大小和旅游企业质量的高低;第四,成都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发展旅游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城市环境条件,而严重影响成都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旅游业融资难,旅游资源“小、散、弱、差”,城市景观游览价值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经济水平低;最后,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沿海城市总体水平高于西部城市,而西部城市高于东北部城市。第五章主要是从成都旅游资源本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两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进而得知成都旅游资源呈现“小、散、弱、差”的特点,而需求方面传统山水风光、文物古迹、饮食烹饪、旅游购物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民风民俗、文化艺术、医疗保健、节庆活动比例逐年增加,结合定量分析结论,提出了十条促进成都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认清旅游与经济的关系,做好产业定位;规范政府行为,积极推动成都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弥补缺少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局面;景区“升A添A”;优化城市旅游意象,提高城市游览价值;继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研究旅游资源和市场的特点,确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注重开发民风民俗、节庆会展等旅游产品;通过促销来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系统地梳理了相关专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客观地指出了现存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来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和主张,比如:1、城市旅游本身的特点和现存的统计指标都决定了单一的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将会导致分析结果得到片面的结论,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2、在竞争优势这个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3、针对成都旅游业,提出的十条对策。当然,由于实际经验的不足、能力有限,本文在某些问题论述上还不够深入,例如城市旅游固有的特点、十条对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希望导师在评阅过程中一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