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膜蛋白信号转导:GPCR-Arrestin复合体及离子通道OSC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膜信息传递是生物体的一项基本生命过程。位于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在跨膜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可以感受外界刺激并将此刺激向细胞内部传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膜蛋白可以调控多种重要生命进程,例如认知过程,免疫响应,血压调节和血管生长等。也正因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膜蛋白吸引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本论文里,我们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个膜蛋白(分属G蛋白偶联受体和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家族)在进行跨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它们的重要微观功能机理。本论文中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已取得的重要研究结果如下:(1)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作为人类体内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药物靶点。arrestin是一类可以与GPCR结合的胞内蛋白,它可以阻止GPCR和G蛋白的结合,从而实现受体脱敏,因此,研究GPCR与arrestin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arrestin和GPCR相互作用的细节还很不明晰,在领域内还存有许多争议。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 rhodopsin(A类GPCR)和arrestin形成复合体前后在细胞膜上的取向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复合体的形成对rhodopsin在细胞膜上的取向影响甚微,而对于arrestin在细胞膜附近的取向造成显著影响和限制。残基接触分析显示复合体界面处存在非键相互作用来共同稳定复合体结构。上述结果,对于人们理解GPCR与arrestin的相互作用和它们所形成的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和稳定性,提供了较详尽的细节解释。(2)不同的胞外刺激可导致GPCR通过arrestin招募不同的下游信号蛋白,该选择性结合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被认可的一种解释是不同的外界刺激会使GPCR的C-terminusloop(C-loop)处于不同的磷酸化状态,与GPCR结合在一起的arrestin会根据这些不同的磷酸化状态来调节自身构象,进而招募特定的下游信号蛋白。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体中的arrestin由于rhodopsin C-loop磷酸化状态改变而引起的构象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息态arrestin,激活态arrestin的C-domain存在明显扭转,该扭转的发生不依赖于rhodopsin C-loop上的具体磷酸化状态。在不同磷酸化状态的模拟中,arrestin C-domain的扭转角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区间内,因此在目前的模拟中,尚未发现rhodopsin C-loop的具体磷酸化状态导致的arrestin整体构象变化上的区别。随后,对不同磷酸化状态模拟轨迹中arrestin构象的聚类分析表明磷酸化状态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rrestin局部构象的显著变化。由于模拟结果受到当前模拟时间的限制,为了进一步探索由于磷酸化状态改变而引起的arrestin构象变化,我们分析了rhodopsin C-loop上可磷酸化残基和与之相近的arrestin N-domain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现这些残基间的作用力高度依赖于C-loop的磷酸化状态。当磷酸化状态发生改变时,原本的受力分布随之改变,通过对比不同磷酸化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我们发现位于rhodopsin C-loop中部的两个可磷酸化残基(T336rhodopsin和S338rhodopsin)至关重要,当这两个残基位点被磷酸化后,pT336rhodopsin-R172arrestin和pS338rhodopsin-K301arrestin这两处相互作用会使C-loop牢牢贴紧arrestin N-domain,从而为位于C-loop尾部的可磷酸化残基(T340rhodopsin,T342rhodopsin,S343rhodopsin)提供了稳定的作用环境。当这三个位于C-loop尾部的残基磷酸化状态改变时,其周围的残基(例如V12arestin)会感受到这一受力变化,并会将这一扰动向周围的残基传递,最终可能通过别构效应影响与下游蛋白结合相关的残基位点。我们的模拟分析结果,部分解释了磷酸化状态的改变为何会驱使arrestin发生构象变化并导致其选择性地结合下游信号蛋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磷酸化状态相关的arrestin介导的GPCR信号通路。(3)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是一类能够把细胞受到的机械力刺激转化为离子电流的信号蛋白。AtOSCA1(Arabidopsis thaliana reduced hyperosmolality induced[Ca2+]increase 1,以下简称OSCA)是近期发现的一类植物中的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可以对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细胞膜内机械力变化(forcefrom lipid)产生响应而开启,从而能够感知干旱、洪涝和盐浓度等外界条件变化并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当OSCA感受到外界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流失。近期,较高分辨率的OSCA结构得到解析,但是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它的离子转运路径和门控机理无法从结构上直接分析得到。因此,我们对这一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OSCA嵌在磷脂膜上时,其两个亚基界面形成的空腔会被磷脂分子填充,从而阻止水分子和离子的通过。同时,在模拟轨迹中我们发现在OSCA每个亚基内部有水分子通路的形成。因此,我们判定OSCA输运离子的路径位于两个亚基内部而不是界面空腔。在初步确定了 OSCA的孔道位置后,我们又对OSCA的激活机制进行了探究。作为可以感受膜内机械力变化的离子通道,OSCA理应对膜内张力变化产生响应。我们在模拟中对体系施加50 mN/m表面张力后,发现OSCA可在百纳秒量级的模拟时间尺度内对此刺激进行响应而部分开启,跨膜螺旋M6远离M4的运动导致OSCA孔道半径明显增加,水分子涌入孔道形成稳定的水分子通路。通过分析OSCA开启过程的构象变化细节,我们发现位于孔道上侧的疏水网络和孔道下侧的盐桥(K436M4-D524M6)会明显限制M4和M6的相离运动。当上侧的疏水网络被破坏后,水分子可以进入并充满整个孔道,盐桥相互作用也随之被破坏,孔道半径进一步增加。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的OSCA激活机制:当外界机械力变化时,位于最外侧的跨膜螺旋M0会发生倾斜以及远离孔道中心的移动,这一构象变化会为M6提供更大的运动空间,促使M6远离M4。这一远离运动会扩宽孔道上侧的疏水门控区,使得水分子得以进入孔道,随后OSCA孔道半径进一步增加,OSCA由关闭态向开放态转变。我们的部分模拟结果,已经得到了实验上的验证。因此,上述模拟研究对于理解OSCA离子通道的功能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解释。
其他文献
随着微机电系统和微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成形用薄板材料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微成形用坯料应具备良好的塑性及有利于提高微型件力学性能、质量和精度的微观结构,而现有薄板因轧制加工存在严重的加工硬化及各向异性,晶粒间协调变形能力差,影响微型件的力学性能及成形质量。因此,金属薄板的性能改善和微观组织调控成为微成形工艺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之一。大塑性变形工艺和脉冲电流处理工艺分别在材料细化晶粒和提高综合力学性
低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未来的电子器件、柔性材料、新型功能器件和纳机电系统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力学性能是评价低维材料使用寿命的一项关键指标,良好的塑性、强度和电子性能才能保证低维材料在柔性器件中的实际应用,因此,研究低维材料力电性能有着重要意义。众多研究工作集中到低维材料的实验制备,通过合理控制实验参数,制备出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的低维材料。然而,实验工作难以从分子或原
随着高性能机床和超硬刀具材料的不断发展,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的硬态切削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比如铸铁和淬硬钢的硬态铣削和车削。由于硬态切削过程中不使用切削液或仅使用微量可降解切削油,刀具—切屑(简称刀—屑)和刀具—工件(简称刀—工)接触区的强机械—热载荷耦合作用往往会引起切屑和切削亚表层材料的显微组织发生演变,诸如相变、动态再结晶、晶体取向等多种金相状态的改变,从而引起切屑和切
随机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所研究的随机控制问题中,我们的目标是随时通过观察到的信息,来选择合适的控制,使得随机动力系统中的某个指标的泛函达到一个最优的情形。例如,在股票市场中,通过随时更新自己的投资组合使得在某个时刻的财富值达到最大,这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控制问题。解决随机控制问题有两个著名的经典方法,分别是随机最大值原理(SMP)和动态规划原理(DPP)。前者得到了最
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同时,天然产物中的色素类化合物因易于降解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作为生物染料替代化学染料使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多种临床耐药菌的产生。由于新抗菌药物的严重缺乏,使得人类对新药的需求迫在眉睫,而依赖于传统手段的天然产物发掘遇到瓶颈,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越来越小。链霉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可以产生多种具有应用
生物冶金工艺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低品位、难处理矿石的开采。由于生物冶金过程是一个重金属离子不断溶出和积累的过程,尤其在生物冶金的中后期,浸矿体系中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离子成为制约生物冶金效率的重要因素。铜矿作为采用生物冶金技术开采最多的矿产资源,其浸出效率难免受到浸出体系中高浓度铜离子的影响,因此,构建稳定遗传的高抗铜基因工程菌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
平均场随机微分方程,也称为Mckean-Vlasov方程,在统计力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2007年,J.M.Lasry,P.L.Lions[62]首次给出了此类方程在经济、金融以及随机微分对策中的应用。Buckdahn,Djehiche,Li,Peng[16]完全借助于随机方法研究了一类特殊的平均场问题,推导得出一种新型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称为平均场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放电加工技术以其能加工复杂型腔、不产生宏观作用力以及能忽略目标材料的强度、硬度以及韧性等特点在高性能材料的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面对现代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需求,较低的加工效率成为了传统电加工技术发展的瓶颈。电弧加工,作为一种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放电加工技术,就是为了攻克传统电加工低加工效率的技术难题而被提出的。电弧加
通过研究强子的产生和衰变过程测量强子的自旋、宇称、极化等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强子的内部结构,对QCD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本论文通过分析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对撞机上于2009和2012年采集的448×106个φ(3686)事例样本,首次测量了φ(3686)→Ω-Ω+,Ω-→K-Λ→K-pπ-,Ω+→K+Λ→K+pπ+物理过程的螺旋度振幅、Ω→KA衰变过程衰变参数ΦΩ、以及在14.2倍标准偏差
本文主要研究n-极小Auslander-Gorenstein代数上模的Gorenstein投射维数,关于内射模的相对控制维数以及几乎n-预丛倾斜模.2007年,O.Iyama证明有限n-丛倾斜子范畴的等价类和n-Auslander代数的Morita等价类之间存在一一对应.这一结论被称为高维Auslander对应.利用有限n-丛倾斜子范畴中的n-几乎可裂序列,我们可以得到相应n-Auslander代